阅读记录

三百九十三节、暗军忽退[1/2页]

净尘传说 千载飞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三百九十三节、暗军忽退
      陈敬龙见慕容滨滨同意后一拼,便又要传令集结军兵。【们的网址】
      慕容滨滨阻道“冲击敌营,只会死于半路,根本没有杀伤敌军的机会,太不值得与其去白白送死,倒不如放敌军入城,展开巷战,近身肉搏,拼着后力气,再杀些敌军才好”
      陈敬龙缓缓点头,沉吟道“这主意不坏只是……如何才能引得敌军入城呢?”
      慕容滨滨苦笑叹道“城中数日不起烟火,我军处境情形,已瞒不过敌军。此时只要打开城门,敌军便知我军力,再无力拒守,自然会赶来占城,哪还用得着设计相诱?”
      陈敬龙恍然叹道“不错,对我们这些垂死将士,何须再有畏惧提防?要敌军入城不难,是我多虑了”当即传下将令,要四面城上守军皆撤下城头,放弃防守;所有将士分散于街巷之中,准备亡命一战。
      将令传下,吴旬、贺腾、八营副将已明白陈敬龙决心,毫无迟疑,各自依令而行,撤兵下城,布置巷战。
      陈敬龙、项拓、慕容滨滨三人刚指挥北城守军撤下城头,便听得城外敌营中,鼓声急响,正是集军讯号。
      项拓笑叹道“敌军已发觉我们城上撤防,准备趁虚攻城了”慕容滨滨冷笑道“他们围城多日而不能破,不免焦急;眼见有了机会,又怎肯放弃?嘿,看来有许多暗军要为陈家军陪葬,已成必然”陈、项二人皆以为然。
      三人指挥军兵分散拒守于街巷之中;正忙碌,忽见许多百姓相扶相携而来,个个神情凄然,悲声呼叫“陈将军”
      陈敬龙忙迎上前,扬声道“众位父老,再过不久,这城内近门街巷便要成为喋血混战之所,唯有城中心位置或能不受波及;请各位速去城中心寻屋躲避为是,万万不可此聚集停留”
      听得此言,许多百姓忍不住流泪呜咽,登时哭声一片。人群中,一名花甲老者扬声问道“陈将军,你们要拼却性命,做后一战了,是么?今日过后,陈家军将不复存,这镛城又要沦于暗族掌中,对么?”
      陈敬龙满怀愧疚,唏嘘叹道“不能将众位父老救离水火,是我陈敬龙无能枉自为将一场,却不能护我轩辕黎民;我……我对不起各位……”话犹未完,喉头已经哽住,再说不下去。网
      那花甲老者拭泪泣道“将军已然力、陈家军已然力,我们都看眼里将军为救我等以至兵陷绝境,我镛城百姓虽未脱苦海,亦永感将军大德”他话音未落,一名中年汉子叫道“陈家军为救我等而亡,我镛城百姓不可不拼死相报今天我们与陈家军同存同亡,跟暗军拼了”
      听这汉子一呼,众百姓敌忾之心大起,纷纷叫嚷“拼了,拼了”“拼死相报,与陈家军同存同亡”“与其再受暗族,不如拼命”……
      陈敬龙见群情激昂,颇觉意动;回头问慕容滨滨“如何?”
      慕容滨滨叹道“暗军纵不屠城,百姓无粮,亦难久活”
      陈敬龙默默点头;待百姓呼声稍低后,厉声喝道“宁为战死鬼,不做屈膝人今日我城中军民,同存同亡——陈家军将士听令分发多余兵刃,给镛城百姓”
      听闻此言,百姓齐声欢呼;许多人奔去城内呼叫传告,又有许多百姓成群结队而来。
      城中死去军士所遗兵刃,很是不少;陈家军将士取来分发,不多久,城中已人人手握利器;连因刀剑过重而无力使用的黄发孩童、耄耋老人,亦握持箭支,备以戳敌。正是举城皆兵、全民备战。
      军民皆已虚弱,行动自然不快;然而,直到城中布置完毕,军兵数散于可避马匹快冲的曲街窄巷之后,敌军仍未攻城。
      诸将见敌军居然行动如此之慢,无不诧异。陈敬龙战心急切,性传令,将四门全部打开,请敌直入。
      然而,四门大开之后,过了许久,居然仍无敌军进城。陈敬龙满肚子纳闷,派军士去城上观望敌情;军士回报“敌军确实集结已毕,也确行进,但却是向西而去,并不是往镛城而来”
      听得此讯,陈敬龙、项拓、慕容滨滨三人,面面相觑,险些把下巴都掉地上。大惑不解之下,三将连同紧随陈敬龙而守的雨梦,急奔上城,遥望敌军动态。
      果然,敌营外,长队如龙、旌旗如林,急急向西涌去;队伍虽然齐整,但以行进速度来看,却似逃命一般,颇显急躁。但敌军营寨内,帐篷林立依旧,甚至能模糊看见些冲车、板墙等大型攻守器具,似乎敌军只是稍离片刻,不久便回,所以不用拔营起寨。
      陈敬龙等人正看的满腹狐疑,猜不透敌军究竟搞什么名堂时,吴旬匆匆奔来;刚登上城头,便惊奇叫道“怪事,怪事陈少侠,真真出了怪事了城东敌军……”说到这里,已看见北城外敌军动向,不由一呆,随即叫道

三百九十三节、暗军忽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