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纪实文学【风雨人生】第一集--移情别恋--20[1/2页]
爱情纪实文学 【风雨人生】
李红松
天庭还透着暮色的白光,一抹抹暗色的云彩点缀着它。而河水却静下来了,青闪闪地泛着亮光,像光滑的水玻璃一样。岸边的山腰升起了一层雾霭,是那样稀,那样薄,那样的若有若无,虚幻飘渺。这样就给江面和山峦罩上了一种神秘的感觉,看到的人不可能一眼就断定那是江,那是山······
八三年十一月七日--星期一--晴天。
昨晚十点多钟,又谈离婚的问题。因为有覃在场,使我越谈越气。今天岳母和姨妹她们采取先同她谈,主要是批评她,劝解她,晚上她不在的情况下,又找我谈。
为了对岳母和姨妹的诚意和苦口婆心表示一点让步,以免却之不恭,使她们,特别是在我遭受挫折时以亲人待我的老岳母感到伤心,我没有再作更多的辩白,但我也没有表态不离婚。她们知道逼我表态没有实际的意义。所以,只是一味地规劝,特别是姨妹,明天就要回去了,临走,把什么样的话都说出来了:“姐夫,只要你不离婚,不把那张结婚证撕成两半,你在外面怎么做都可以!谁叫我姐先对不起你呢!”
我对她这种没有原则的话笑笑,还是采取不冷不热的态度。今天覃没有在场,后来来了也未插嘴,我也没有昨天那么生气。
八三年十一月八日--星期二--晴天。
今天,岳母和姨妹她们乘船回家,我没有去送行。
这次离婚未成,主要是女儿的阻扰,这件事使我心事重重。酝酿已久的离婚,即将实现了,却被依兰从中阻扰,真是出乎意料。
我曾经同红松谈过,我绝不辜负她,我一定抓紧把这件事办好。可惜这次却没有办好,又要推迟一段时间,心里觉得很对不起红松。
因为红松的哥哥,正是以此为借口从中进行阻扰。而红松答复他的哥哥,说我最近就要办离婚。现在没有离掉,在世俗的眼光中,是否会认为我在欺骗她?红松肯定不会有这种看法,因为她是眼光敏锐通情达理的人,而她的哥哥呢?很难说他不做这种侮辱人的错误估计。
八三年十一月九日--星期三--阴天。
今天的午饭比较早,吃过饭我拿了手提包,装了两本杂志和一些橘子,向约定的地点赶去。半路上遇到红松,彼此相视一笑,心照不宣。她加快脚步,走在我的前面,我则放慢脚步,尾随其后,到达了比较背静的,适合我们谈话而不被其他人看到和听到的地方。
红松首先把文学函授中心,不,是函授创作中心给她回的信拿给我看,这封信比上次的那封复信写得好些,因为上次的那封信,只谈了写作的一般规律,没有结合文稿的实际,因而显得不够生动,具体,针对性差,指导性不强。这次则不同,把文稿的优缺点和改法都谈出来了,谈得具体而恰当,这可看得出改稿的老师是花费了一番功夫,而不是应付了事。
红松又把她写给老师的复信拿给我看了,写得谦虚而有活力,能够吸引改稿人给予重视的。红松为什么要拿给我看?特别是为什么急于拿给我看?我想了一下,可能有几层意思:
一:“您不是说创作中心的改稿太粗糙了吗?您看这封信就知道他改的很仔细了。”
二:“人家的水平要高些,您可说不出这么精辟的意见来。”
三:“我相信靠我自己的力量,也能奋斗成功的。”
四:“我满意的事情,也想急于告诉您,使您分享我的快乐。”
我把离婚没有办成的经过告诉了红松。她表现得很关心,对依兰有抱怨情绪,而且还说:“要是我嫁给您了,您的女儿还不好对付,她一定会不欢迎我的。”她又说:“林现在对我很好,简直是唯命是从,您说是为什么?”
我说:“我不知道。”
她说:“怕我离婚嘛。”她又说:“他要是早先都对我这么好,我也不会另外去找了。”
我沉默不语。一种怀疑,嫉妒,为未来担心的复杂心情,袭上心头。
红松一再催促我说话,因为时间仓促,思绪纷繁,我实在不愿多谈。她颇有一种怡然自得的心情,一是为了作品的进步而高兴,二是已经牢牢地掌控了我的思想感情,三是有了较为平静的写作环境。
我问她:“您认真地考虑一下,您是否认为我们的结识是错的?”
她很干脆地说:“即使错了,我也不后悔!”
爱情纪实文学【风雨人生】第一集--移情别恋--20[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