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爱情纪实文学【风雨人生】第三集--磨砺苦难--10[1/2页]

爱情纪实文学 【风雨人生】 李红松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们取到了照片了,很好看的彩色相片,特别是那张半身照,现在,我就来描绘一下这张相片:这张照片风景秀丽,有晴朗的天,碧绿的湖隐隐地透着远山,湖边的柳树枝条被风吹的摆动着。照片上的四个姑娘也气度不凡。当然,我也是当妈妈的人了,但混在其中竟没有人说我是嫂子像,还比她们显得小。
      其实,这不是实景,而是照相馆师傅画的布景。我们四人紧挨着,脸上带着笑,尽管人们都说小胡的笑是苦涩而又无奈的笑。
      这是真的。
      小胡,今年二十八岁,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姑娘。她苗条,秀丽,白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细细的弯眉,配上金丝镶边眼镜,给人一种文静,高雅的气度;她的穿着也十分的大方,朴素而又得体。
      我见到她,是我到该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她是公司的付经理。这个公司在当时也才成立一个多月。
      在改革开放初期,这样的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而经理,业务主任等,也是多如牛毛。小胡是该公司贾总经理邀来同办“作家股份有限实业公司”的。
      贾总经理是一个文学编辑,也是作家。是想体验生活而走出单位,走到社会中来稿实业公司,用他的话说:“做生意是各式各样的人都要接触,好掌握典型,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素材。”
      最初他们想办餐馆,所以,通过熟人的介绍,认识了在餐馆里工作的小胡,想用她熟悉业务这一点,挖潜力,找人员,等等。为此,他们二人同去北京,幻想那里有市场,又去了广州,再回到成都时,也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决定做生意了。
      贾经理是从文艺单位出来的,而文联也想在这次改革中有一个实际的突破,于是,决定贷款搞公司,贾就成了当仁不让的总经理。
      公司的招牌是:四川作家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有了这样一块耀眼的招牌,慕名者络绎不绝,参加公司的人员都标榜自己热爱文学,想体验生活,接近作家,能够多学知识,云云。
      其实,有很多人是其貌不扬的,至少缺少有教养,有知识的气质。甚至有一两个人的外貌令人看不顺眼。小胡在这个问题上,坚持自己的意见,不用这些人。但贾认为小胡主观,说这些人都是跑生意的行家里手。
      为了跑汽车生意和彩电,公司专门派了一个人到广州打探,此人是该公司成员的爱人,姓褚,父亲是军区的干部。当贾得到电报“车也落实,汇款十万”时,高兴万分,而小胡坚持不汇,必须要见到货,见到发票才汇款。这款是通过层层关系才贷到的呀。
      于是,贾经理又派其兄,贾大哥(农村人,才到公司一个月,原来是大队会计)和另一成员陆xx到广州,陆和贾到广州后几天又发来催款电,但小胡坚决不汇,她的理由是:既然车由军区统一付款买下了,何不放回四川再说?本来也由军区统一押车的,凭什么急着要钱呢?
      贾经理看小胡居然一次二次地顶他,而褚也十分的不满,在成员中广为散布:女人当政,独揽大权,十足的慈禧太后,等等。褚又以不帮公司办事,不参加公司等话为要挟。
      贾经理和小胡的矛盾明朗化了,公司的成员有八成是不满意小胡的,小胡处在被动和孤立中。
      贾经理专门派人去军区调查买车一事,回答是含糊的。
      同时在收到广州另一封买电子表的催款电报时,贾经理同意汇去两千元,理由是:褚本人还在公司,且是军人的儿子,而钱的数目又不大。谁知道,这两千元到后来都犹如石沉大海。先是褚的爱人说没有收到钱,在后来实在推脱不了责任时,又说很迟才收到,用来购货去了。什么货呢?是一些用膨体线钩织的帽子,夹着金线,还有银色化学线编织的女式拖鞋,价格昂贵的使人咂舌。但他怎么抵,也抵不了两千元。
      贾经理对小胡的成见已深,同时,接待来自各方面的生意信息员时间很紧,但他决不让小胡知道,参与谈判,牵合同都是自己一人,兼带女儿幼春记录。
      这时间的生意信息十分活跃,公司也好像会发大财一样,签了很多合同。一方面贾经理扬言不再让小胡在公司里干了,妨碍他做生意和得罪人。他说:“做出这个决定我十分的心痛,但又不能

爱情纪实文学【风雨人生】第三集--磨砺苦难--10[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