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五百九十一章 战斗全重[1/2页]
三国之凤舞九天
诸葛不要太亮
曹真在率军攻击之时,是谨慎十分的,他想到了,他能想到的陷阵军的所有战术。对意外,也有提防,但敌军新战术的威力……
当对面的骑马步军分散阵型全速奔跑之时,他们是名副其实的骑马步军,骑射的威力,在他们的手中,彻底发挥出来。
正如郎骑竹想的那样,步军的速度,的确不如骑军,但在两军对阵之时,大多数的形势之下,骑军不会将速度放到最快。
步卒足够强悍的话,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复刻那种速度的。且同样运用骑射的战术,步卒有两点,可能还要领先骑军。
首先是转折迂回,不管你的骑术有多高,在此处,不可能超越步军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另一个,则是步弓的射击优越性。
骑射要有威力,讲究四个字,人马合一!其中,战马的节奏是关键,你要找到合拍的出手时机,不经苦练,你不知其中难度。
步卒在此,也有难度,就是出手时机的把握,不过比较起来,他们对自己身体的操控,显然要比操控战马,更容易一些。
与之类似的点,还有很多,郎骑竹洋洋洒洒写了万言。一个新战术的产生,可以先练起来,但理论基础,是要完善的。
一蓬蓬箭矢被射上天空,划出弧线,袭向敌阵。随着陷阵军士卒的奔跑,箭矢出现在空中的位置,每次都有区别。
抛射!它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可以绕开敌军盾阵,攻击后续的士卒。在缺少盾阵的保护之后,他们的防御力,相对较弱。
定边军的主力步军士卒,可以不会骑射,可以不精与马术,但对所有战术,是要有清晰认知的,要知道他的威力在何处。
之所以八十步的距离不可逾越,因为当曹真想要靠突进来接近敌军之时,他很难跟上陷阵的速度,除非放弃严整的阵型。
一边前进,一边保持阵型,不使散乱,是步军的大学问。青州军这几年突飞猛进,他们是具备这个能力的,也得到了验证。
荆州之战,青州营纵横开阖,打的荆州军节节败退,亦有此因。
此时,对手不同了,不再是羸弱的荆州军,而是强悍的陷阵军,二者的区别,就立刻体现在战场上,截然不同。
保证阵型冲击,青州营还是能做到,但却完全跟不上陷阵的速度。在那些老兵眼中,陷阵比之荆州军,至少要快上两倍。
就个体而言,极为夸张了,你的速度再快,能超过别人两倍?
于是,矛盾就出现了,你要保持严谨的阵型突进,速度一定会下降。没有速度,在对付骑军的骑射之时,是什么局面?
曹真和老兵们心里都清清楚楚,敌军有一种叫做“放风筝”的战术,就是利用速度的差距和战场的宽度,杀伤敌军。
臧空说过,在相对有利的战场条件下,倘若敌军执迷不悟,一味追击。那么,骑军甚至可以无损的,将敌军步卒尽数击杀。
第三千五百九十一章 战斗全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