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眼中震撼的一幕,也不足为奇了。高速之中,陷阵军就是能跟得上,凉州骑的速度。
他们甚至对同袍还有些不满意,现在的军令是,撤退!那你们用最高的速度啊,咋的?还怕我跟不上?瞧不起谁呢?
我们当年练的时候,是三六九做陪练的,眼下的速度,凉州骑还有些慢。当然,老兵们心中清楚,那是同袍在意自己。
“兄弟,下次还能快点,我们一定跟得上。”不少老兵在上了战马之后,都会对身前的同袍这么说,战术需要精进。
跟不上?不可能!好吧,不跟你犟!就算有小概率的事件出现,那也是我的问题,不是你的,军令当前是最重要的。
陷阵的细致,体现在每一个地方,真的有跟不上的士卒。比如作战中体力消耗巨大的,受伤的,那他们根本不会跟!
五十名士卒自动组成一队,坠在同袍的身后,一边后退,一边放箭。面对敌军的追击,他们将频率放到了最快,再无保留。
军令,是最重要的,没有军令,惯例是最重要的。大军撤退,必须要有强军断后。不同的形势下,王牌总有自己的认知。
强军?还有比我们更强的强军?随便挑人,都可以完美应对。那就根据位置吧,谁在最后谁负责,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再往后,又加上了形势,形势需要,就是伤兵断后,战力折损过大的士卒断后。道理很简单,他们在后续,会拖累同袍。
道理是道理,但在战场上,有几人能做到?陷阵能,且最令人心颤的一点是,他们是主动的,下意识的,不需要军令。
我受伤了,我不行了,战局形势需要我这么做,足够了。陷阵之志,有死无生,我会成为,同袍手中的最后一柄利剑。
这一幕,曹真再熟悉不过了,兖州的那一场千里迂回追击,陷阵上演了无数次,嗯,还有蛟龙军,他们越来越为纯熟。
一开始,甚至还有两队士卒争抢的例子,随后越来越少。
强军,再强的强军在众寡悬殊之下,也支撑不住。但在此情况下,陷阵就是最强的那一个,面对曹军的追击,他们用完箭矢……
便是毫不犹豫的冲杀上来,那一刻的气势,你很难认为面前的士卒只有五十人,而是千军万马!那种气势,才是可怕的。
硬!最早出自李典口中的这个字,现在已经成了评价敌军的最高用语。战力硬,意志硬,嘴硬!做出的选择,一样硬!
自杀式的冲锋,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全员战死。得到的结果则是,拖住了曹军追兵,让凉州骑士卒多奔出三百步的距离。
三百步,定边军轰天炮的杀伤范围之内,但在曹军霹雳营无法移动迅速的情况下,对凉州骑而言,那便是安全距离。
骑马步军在此时纷纷下马,坚定的继续后撤,间中他们会不禁回头,看那些为他们阻击敌军的同袍,最后一眼。
第三千六百零一章 最后一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