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卡点位置,是在七步左右,那是甩箭的最佳时机,战马的速度,开弓的准备,包括身体的晃动,皆能契合。
之所以说是卡点,卡的是虎豹骑士卒的出手时机,双方几乎同时动手。即使在时间上有一线之差,陷阵的箭矢,亦能同时到位。
且在回头的放箭的那一瞬间,陷阵士卒可以利用观察,对自己的加速方向做出微调,以期更好的躲避敌军箭矢。
在前冲过程中,再有十二步,倘若还没有中敌军箭矢的话,就是第二个卡点时机,卡的是对方第二次出手,要后发先至。
这些时间、步伐,时机,数字,在战阵上表现出来,是身体的肌肉记忆。但到了战后,陷阵士卒一定能给你说出所以然。
七步,十二步,瞬间的观察,敌军箭矢在空中的位置,之后的落点,全是平日千锤百炼总结出来的,可谓精雕细刻。
同样的道理,冲到二十七八步,是第三个卡位点,所有的士卒都清楚,他们已经脱离了虎豹骑的最强杀伤射程,可以回身了。
回身的那一刻,第三支箭矢射出,此刻,极限互换战术继续运转。越强的士卒,越能在此时,做出再度前冲的动作。
接下来,又是迂回,循环往复,便是极限互换战术的精髓所在。
何时冲,何时退,何时出手,何时趋避,对形成身体记忆的陷阵士卒而言,根本不花时间去想,他们的时间,只会花在观察上。
观察敌军的出手,敌军箭矢的高度,轨迹,落点!需要你有精准的眼光和最大的专注度,差之毫厘,很可能是性命之差。
陷阵骑军打出极限互换,落在曹纯眼中是什么场景?抛开被敌军集火,实在难以躲避的不说,很多箭矢,都是擦边而过。
多一分,少一分,陷阵士卒都避免不了中箭,他们能有如此精准的操作,就是真正的战力极限,一点战力,也没有浪费。
反观曹军,在拥有阵型和人数优势,且具备盾牌的情况下,杀伤敌军的数字,却还不能超越对方,这,便是硬实力的差距。
曹纯对定边骑军的战术准备,当然不会仅仅是一个凹陷合阵,他还有至少四套后续之法,但眼下,却一个也不会用。
相持局面,不知敌军后续的情况下,先发制人,会被针对。
论战术的变化多端,陷阵一定是领先的,从他们的应对上也能看出,自己想到的办法,早就被敌军想到了,准备周全。
如此战况,在和定边军的交手之中,并不值得惊讶。至少,虎豹骑稳住了局势,两翼的空间毕竟有限,可以对射。
稳住战局,等待机会,是曹纯的选择。他可以接受眼下稍亏一些的局面,看看关羽那里,能否有突破的可能,再依情而动。
敌军的战术一出,没有后续的情况下,曹纯的心理,在萧荣眼中,并不难把握。他立刻举起百里镜,看向关羽魏延的方向。
刀光霍霍,二将还
第三千六百二三十章 引导感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