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百八十三章 东亚的天空一[1/2页]

抗战之血染长空 西瓜是水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抗战之血染长空正文卷第六百八十三章东亚的天空一“你的耳朵聋了么?没有听到她说得是,——支那!”
      随着杜剑南的声音落下。
      在德意志柏林民用国际机场,副3停机坪。
      一片哗然。
      除了那几张东方面孔,露出了然的神色。
      而那些西洋看客,士兵,甚至记者,都纷纷露出诧异的神情。
      ‘支那。
      这似乎不就是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诸多称谓里面,其中的一个名称么?
      哪里有什么不对!
      ——
      ‘支那一词起源于印度。
      印度古代人称中国为‘chi,据说是来自‘秦的音译。
      中国从印度引进梵文佛经以后,要把佛经译为汉文,于是高僧按照音译把chi就翻译成‘支那。
      东洋社会普遍用‘支那称呼中国,始于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媾和。
      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东洋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把近代中国的耻辱推向极点。
      长久以来一直把中国尊为‘上国的东洋人,先是震惊,继而因胜利而陶醉。
      上街游行,狂呼‘东洋胜利,支那败北!
      从此,‘支那一词在东洋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于失败者的轻蔑的情感和心理。
      ‘支那逐渐由中性词,演变为贬义词。
      而在此之前,很少有东洋人用这个词语。
      大多用‘中土,‘中国,‘上国,‘汉土,‘唐土,表示他们心目中高大上的大中国。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正式国号从‘大清帝国变成了‘中华民国。
      而作为近邻的东洋,却出于自身利益的要求,没有使用‘中华民国这个词语,反而单方面给中国取了一个‘支那共和国的汉字国号。
      以示蔑视。
      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随即对东洋的这种做法,表示了抗议和抵制。
      1930年,国民政府训示外交部:以后凡载有‘支那二字的东洋公文,一律拒收。
      不过到了七七事变,中日全面国战以后。
      ‘支那这个词语,再次成为东洋对中国的蔑称。
      这里面的道道,这些西洋人当然不明白。
      因为他们所在的国家,无论是和中国的关系好或者关系不好,却从来没有一个政客或者报纸,电台,像猪狗脑子的倭寇一样。
      逮着一个词语,和中国较劲死磕。
      而是在辛亥革命前,称呼‘大清。
      辛亥革命后,称呼为‘中华民国,或者‘中国
      ——
      “支那就是支那!一个愚昧,落后,野蛮,无知,故步自封的‘老大帝国,生就应该是我大东洋帝国后面的匍匐追随者。只有这样,在我大东洋的引领下,东亚的天空中,才不会再有你这样大脑愚蠢四肢发达,被西方人称为黄皮猴子的废物!”
      大岛浩左手握着滴血的右手腕,忍着剧痛,看着杜剑南。
      眼睛里面露出狂妄的蔑视。
      一边几个记者,拍照的拍照,记录的记录。
      一个个乐得喜逐颜开。
      只是看着这个中枪的东洋人的中将肩章,今天这事儿,绝对就是一件能引起整个欧洲津津乐道两天的有趣事情。
      “什么?我不是听错了吧?你跟我说‘东亚的天空?你在跟我说‘东亚的天空!”
      杜剑南望着大岛浩的脸上,露出一副极其不可思议的,玩味而夸张的笑容:“你们这些垃圾,废物,一群浪费地球宝贵粮食的米虫,居然敢跟我说‘东亚的天空,谁给你们的勇气和胆量,你们难道就没有一丁点的羞耻心?裕仁这个二傻子手下怎么全是这样的白痴,真是杀都杀不完,打也打不醒!”
      “八嘎!”
      “混蛋!”
      “バカ野郎,死啦死啦地!”
   &n

第六百八十三章 东亚的天空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