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文老大夫本想说,能考上个屁!
      现在去参加乡试,无疑是飞蛾扑火。
      可他在温小琴的面前,终究是不好意思说的太粗鲁、太直接。
      文老大夫想了想才说,“文人们常说,考完便已是定论,纵是再议论也没什么益处。”
      “这一场考的好,下一场未必会更好。考得不好,心里会焦躁,对下一场考试也无利。”
      “故而,无论你姐夫考的好不好,你都不要多问!”
      温小琴丝毫没察觉自己的师父没回答自己的话,她反而乖巧的回答,“师父,我知道了!”
      阿莲虽然听出来文老大夫没正面的回答,可此时的他也觉得文老大夫说的有道理,自然没有反驳。
      三日,如考生们而言转瞬即逝。
      可在外面等着考生的人而言,却是度日如年。
      “交卷。”
      此时考场内响起了一个少年的声音。
      官兵有些惊讶,他问,“这位相公你都写完了?如今天还未黑,还可以再写一会!”
      赵听斋摇头,“我已经写完了!”
      他说的认真,官兵们也不敢怠慢,匆匆的喊来了收卷的官员。
      收卷的官员起初也很诧异,毕竟他听说是个少年提前交卷,本以为是个鲁莽的小子,结果恰好这收卷的官员还真认识赵听斋,故而没有多为难他。
      赵听斋交卷在考场上倒是引起了一片轰动,不少顺州来的学子个个趾高气扬,活像第一个交卷的人是他们一样。
      可惜无论赵听斋多早的交卷,他在门口也要等待一会。
      按照惯例,需要凑齐十个人,这院门才会打开。
      此时好在是雨已经停了,赵听斋不用撑着伞,只是坐在旁边官兵端来的椅子上稍坐片刻。
      过了一会,也有人走了过来……
      这人是第二个交卷的,结果赵听斋像是没瞧见他一样,连头都没点,更别说打招呼了。
      这人有些不悦,他双手负在身后,看着赵听斋说,“在下淮州刘正人,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赵听斋目不斜视,“顺州,赵听斋。”
      刘正人微微敛目,在记忆里很快就找出这个名字。他记得这位是十三岁便中了秀才的顺州神童,而且还是小三元。
      可是,神童又如何,赵听斋这傲慢的模样,怕是传传言都是虚假的。
      故而,刘正人的脸上倒是多了几分自信,他只是淡淡的应付了一句,“久仰!”
      然后,再也没有下一句了。
      两个人谁也瞧不上谁,坐的凳子都是离的远远的,都在微微的闭目养神。
      直到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学子们的陆续出现。
      第九个出现在门口的,便是云溪县的郁危。
      他一出现,本来还在闭目养神的刘正人和赵听斋都睁开了眼,他们上下打量着郁危,开始说起了这次考试的题目。
      可惜,刘正人和赵听斋还没开口说几句,第十个学子就出现了。
      衙役们打开了门,郁危和众人作揖后便走了出去,他从头到尾都没参与这些人的谈论。
      刘正人不禁感叹,“这人莫非是没听懂我们在说什么?”
      因为郁危才疏

第302章 梅荣乡的踪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