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青龙
      青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从先秦时代开始青龙就是代表太昊与东方七宿的神兽,而到了五行学说开始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甲乙与春季,在中国二十八星宿中,古人将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合想象成为龙的形象,名“青龙“。[5]
      《巫咸占》曰:五星入二十八宿宫,中外宫同。表春季。
      东方七宿亦名苍龙,苍龙的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就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
      在众多的朝代中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于夏朝是属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黄帝土德,黄龙见。夏木,青龙生于郊。[6]
      关于龙的传说有很多,龙的出处也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由印度传入的、有的说是中国星宿变成,但是印度以及印度佛教所谓的龙并不是真正的龙,而是一种被称作“娜迦“的蟒蛇,佛经所说的“大鹏食龙“食的就是“娜迦“。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东方,木也,其帝太�,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4]
      在四方的神灵中,根据《白虎通义》云:“其神勾芒者,物之始生,其精青龙。“[5]
      勾芒者,《山海经》所谓木与东方之神,可知青龙为句芒之精,即青龙为东方之神,五行木之精。
      折叠白虎
      在先秦星宿观念中,白虎被视作西方七宿化成的神兽,四灵、四象之一,五行学说兴起,四象合于五行,西方白虎又多了象征五行中金行的意义。白虎又象征着威武和军队,所以古代很多以白虎冠名的地方都与兵家之事有关,例如古代军队里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7]
      而五行又与五常合一,所以毛苌注《诗》曰:“白虎玄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
      殷商时期,只有被称作白虎的模糊的星野区位,周朝时,封建制度正式确立,星宿观念正式成熟,天象得以划分。西方白虎有了明确的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周天八十度。[8]
      古人认为白虎是一种祥瑞,《援神契》曰:“王者德至鸟兽,则白虎动。“[9]
      晋《中兴征祥》曰:“王者仁而不害,则白虎见。白虎者,仁兽也。虎而白色,缟身如雪,无杂毛,啸则风兴。昔召公化行陕西之国,白虎应焉。“[
      《宋书符瑞志》云:“王者不暴虐,则白虎而不害。“《感精符》云:“将兴,白虎戏朝。“
      《括地象》曰:“圣王感期而兴,则有白虎晨鸣,雷声于四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兽面和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都与白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我国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称白虎是其祖先。
      对白虎的崇拜应源自楚文化中对虎的图腾崇拜。
      折叠玄武
      玄武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灵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四象即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圣兽。
      从先秦时代开始它就是代表颛顼与北方七宿的神兽,而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壬癸与冬季。二十八宿,玄武是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的总称。
      (一)玄武乃龟蛇。[10]
      《经稗》:“斗牛女虚危室璧七宿有龟蛇体,故曰玄武。“
      《楚辞·远游》:“时暧(日逮

神兽 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