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5章 科举改良 举兵讨袁[1/2页]

三国:从神将到大晋雄主 大晋手艺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科举?何为科举?”
      李儒和贾诩闻言不由一愣,毛?则是双眼放光。
      “呵呵,这科举之法是某当年招募孝先兄时想到的法子。就让孝先替二位先生解惑吧!”
      李存孝将目光望向毛?,微微颔首。
      “这科举包含经学、策问两类。
      初试经学以四书、五经为本,策问则以律法、军事、政务进行考校...”
      随着毛?耐心的解释,两大毒士听得双眼放光,如获至宝!
      “大善!安弟此法可比国策!”
      “兄长谬赞了!这科举之法当如何完善,恐怕还需诸位先生共制才行!”
      听闻李儒夸赞,李存孝一脸谦逊,他对科举制度的细节并不了解。若想将科举推行天下,还得需要朝中这些饱学之士一同研究才行。
      “若以这科举之法为本,便可为寒门学子打开入仕之门!
      可若我等真将这科举之法公之于众,三州的士族恐怕都将视我等为死敌!”
      贾诩渐渐从喜悦中缓过神来,大汉士族的能量绝对不容小视。想将此法推行天下,受到的阻碍可想而知。
      “无妨!士族虽大,可其家中除去嫡系,人数最多的乃是庶子、旁支!
      就如那袁本初,若非早年过继袁成。哪有今日的袁冀州?
      依在下愚见,只要此法推行至三州。必有大批贤才来投!
      士大夫本就不待见我等,何惧之有?”
      毛?闻言当即反驳道,当初若非李存孝以此相邀。他断不可能来这长安!
      “文和的担心不无道理!如今朝堂内外,凉州士子何其多也?
      若是真以此举推行,无需袁绍动手。我等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李儒的话如一盆冰水浇下,将摩拳擦掌的毛?和李存孝瞬间惊醒。
      “兄长所言甚是!若想出兵豫州,全依仗段家的粮草供应。
      若是让其得知我等以科举掣肘他们,恐怕凉州世家都将弃我而去...”
      李存孝喃喃自语道,这话让一旁的毛?脸色更难看了...
      “所以此事还需变法!科举虽好,却并不适用于如今的大汉。
      依在下之见,可将经学之试改为国试。以国试之名,招募四方士子入京完善典籍。
      启用大儒蔡邕为司空,命他总览国试。教化民生!
      策问则在三州各自推行,广纳寒门。录用能在律法、政务、军事上有建功者入京复试!”
      “文优先生大才!贾诩拜服!”
      李儒话音刚落,贾诩便领悟了这两试的妙用。见李存孝和毛?仍是一脸迷茫,赶忙耐心解释起来。
      其实李儒这个办法很直观,如今乃是乱世。光靠熟读四书五经便想治国,不亚于白日做梦。士族子弟虽出身高贵,其中庸才却是不少。为了不让士族彻底倒戈,那便干脆将这经学考试评为大汉最高级的国试!
      将蔡邕提拔至三公,就是告诉天下人。儒生依旧是当世最为尊贵的学子,这国试也唯有士族子弟可以参加。世家子弟若能以四书五经为本,写出典籍,便可名扬天下!
      而策问相比国试就差了很多,三州之地都可参加考核。寒门士子不允许参与国试,世家则没有这些约束。只要能通过初试策问,便可入京参加复试。唯才是举!
      此举既保留了士族子弟的优越感,又给了寒门士子入仕的机会。能通过策问的人才,那肯定是要分配到军队、郡县等地方做实事的官员。而通过国试则可在宫内享受高官厚禄,一心做好学问便可!
      “原来如此...兄长大才!”
      李存孝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赶忙向李儒行了一礼。这法子确实是眼下最好的办法!
第65章 科举改良 举兵讨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