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134.岭南之下(二)[1/2页]

大唐有乔木 五行八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一百三十三章:
      船队停靠在长江口岸,利用海上行船时打捞的新鲜海鲜,以及临时制作的干货等交换了不少东西。大量铁锅,菜刀和锄头等铁器;水缸,罐子,碗等陶器,以及麻布,葛布,丝绸等布料和新鲜蔬菜与肉食。而后,船队再次南下,预计最多三天便可以抵达了流求西北一处海港。
      船队快速的行驶在早就探索好的路线上,大船乘风破浪,所向披靡的气势,过了最初之后就没人欣赏了。白日里热闹的甲板,在夜幕降临后显得有些空旷和寂寥。
      因为太过安静,所以容易让人胡思乱想。
      李乔木穿着改良过的清凉装束,一个人散步在甲板上。孩子们今日疯了一天,晚饭后便早早的睡下了。只是他又不知怎么得,无论如何也睡不着,便在秦颂去指挥室和船队船只的管事讨论行动策略后走了出来。
      “苦涩的沙,吹疼脸庞的感觉……年少的我,喜欢一个人在海边,卷起裤管,光着脚丫,踩在沙滩上……总是以为,勇敢的水手,是真正的男儿,总是一副弱不禁风,孬种的样子……
      ……如今的我,生活就像在演戏,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总是拿着微不足道的成就,来骗自己,总是莫名其妙,感到一阵的空虚……”
      “此歌曲虽然励志,但为何老夫听到了一位少年人的寂寞?是老夫的错觉,还是李县公长着一副少年人的体魄,却藏了一颗老年人的心?”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李乔木不用回头就知道是谁,毕竟在船上也相处这么久了。
      “陆先生。”转过身,一个胖胖的身影的出现在了视线里,来人就是长安来的,据说是接替自家兄长,成为太子老师的陆元林,“陆先生这是下课了?”
      “太子和几位皇子最近几日都非常努力,老夫正好偷偷懒。谁叫县公心思七巧,到了海上也能弄出一些叫人爱不释手的玩意儿,老夫瞅着有些意思,怎么也不能学生干看着。”
      “呵呵,先生如此宠溺,就不怕他们玩物尚志?”话是这么说,李乔木稍稍还是有些心虚的。当初还没出发,他就预测到了行船的无聊,于是让人把扑克牌,跳棋和军棋弄了出来,为了玩的时候,不至于抢地盘,或者丢失个别的需要另补,他还特意准备了二十套。
      上船之后,一开始也就他和秦颂以及几位先生等人玩玩的,结果没几天,同船的一帮子学生也学会了。这还不算完,这次经过长江入海口他才发现,不仅仅是自己船上的,其他船上的学子也好,士兵也好,也不知道跟谁学的,居然都学会了。纸牌人家没硬纸制作,好么,就把船上的油纸拿出来了。
      “哈哈!这个老夫不担心。”陆元林说的很自信,“如果说程小公爷这样不爱学的,老夫无话可说,但是太子,越王和蜀王鲁王等,可都是自制力非常好的孩子。该学习的时候,他们不用人催促,也能完成课业。”
      “先生觉得好,那就好。”
      “老夫听船上的水手说,这两天或许会有大风,到了流求岛,我们似乎要多停上两天再走?”说了半天,陆元林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李乔木看着夜色里海天相接,远远看着繁星好似要掉到海里一般的美景。心里也是有些郁闷,之前光想着这个季节粮食新鲜,却是忘记了,这个季节似乎是台风盛行的季节。
      “先生对流求可有了解?”
      “……自前朝隋炀帝杨广三番派兵进攻流求,最后一次掠获流求几千余人,现如今哪里已是无人的荒蛮之地。吾等此去又是为何?”陆先生道。
      “流求岛面积虽然不抵大唐任何一道,却也有不少附城的面积大。……先生不觉得,没人的岛屿,岂不是更有利于吾等为大唐开疆扩土?”
      “荒蛮之地,开疆谈何容易,大唐现在不缺土地,缺的是人,那流求……”陆先生说着顿住,因为他忽然想到,不久前在长江口岸接上船的一批衣衫褴褛的人。仔细想想那批人怎么也有五千有余了。另外还有此次出来带的军队,他约莫着,这这些人中,其中一大半是李家庄的私兵。
      都到了这个时候,李乔木也没什么隐瞒,直接道:“不满陆先生,我师傅曾经说过,那流求虽然荒芜,广阔也不似大唐,但却不失为一片沃土。不说别的,那里盛产的稻子,就有吾等此去南方之地一样的情况。再者,如果流求开疆出来,距离可比南下岭南取粮容易多了。不过,就如陆先生的看一样,陛下也看不上那里,任凭再下百般劝说,最后下了圣旨,就把那边给了在下作为封地。”
      “什么,那里已经成为了你的封地?”
      “那里现在还不是大唐的土地。”李乔木撇嘴强调,心中暗付:你以为大唐皇帝那么好说话,他能这么大方,无非也就是那边荒无人烟,就算开发出来也需要多年的开阔。再者如果将来流求真发展起来了,就冲那高产的粮食,估摸皇帝陛下也得死皮赖脸的要去养活他大唐的百姓。
      另外大唐如今一天灾就是流民千里是因为什么?虽然他这个搞理科搞科研的不是很了解,但只需要前前后后仔细想想也是能明白的,说到底还不就是现在大唐人口密集的地域土地太过贫瘠。否则,家家户户粮食吃不完,就算饥荒个三四年,也不至于流民千里。
      当然,这些话李乔木是不会随随便便和一位教学先生说的。
      不过,其实说了也没啥用,就像他掏心掏肺的跟李世民说了又说,结果人家照样把他当成小孩子看。还直接把未来的台湾群岛都封赏给他。
      李乔木:皇帝陛下,你就不怕老子在上面称王称霸?
      李世民:好啊,尽管去,打下都是你的,正好朕也省下一些封地了,最后把那倭国等也打了没关系,反正你身上留着我李家的血,外人知道,也最多夸我李家虎父无犬子!朕在背后支持你。
      李乔木:……
      李乔木还能清楚记得自己接到圣旨的心情,如果李世民当时在场的话,他一定会把圣旨直接丢他脸上。哄孩子也不是这么哄的,再说现在的流求还不是你大唐的土地呢!
      李乔木不能理解李世民的用心,可旁观者清啊,更别说是一位未来储君的老师?陆元林稍微一想便明白过来,皇帝陛下这是在‘为虎作伥,纵容他这个真正的嫡长子另外开疆扩土建立属于自己江山。
      陆元林:这招棋下得有点大啊?希望陛下能够游刃有余。
      李世民:朕的儿子,朕自然是了解的。否则朕也不放任他建立学院。取得天下读书人的信任。
      “只是光是驻兵,也无济于事,传说三国志时期吴王的军队,最后都是水土不服,退出了夷洲岛?”
      

134.岭南之下(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