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六十七章 第三只手的力量[1/2页]

与南宋同行 小样有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有线电报的电杆好办,埋上木杆,刷了煤焦油和桐油后,就可以有效的防腐,而且先前的路灯杆子也能借用上一些。
      电线的问题复杂了些,用浸过桐油的粗绸缠绕后,又涂了生漆来充当绝缘体,在测试时,室内还可以,在室外很容易被太阳晒裂,索性不用绞线型单线,直接上马两根单线。
      铜线的拉丝工作比铁线容易而且电阻小,所以这个时候,他们不考虑成本的问题了,统一都用铜线。
      此时八道河两岸的城建发展比较均衡。
      当初,张国安岛主布局的时候当然会考虑城建布局的问题,两岸同时都预留了将来发展的空间,厂区和商区以及住宅区都得到了预先布局设计。
      甚至还留出了街心花园,以及宽敞的道路。
      住在这里的大宋商人们不得不佩服张安国岛主的发展眼光。
      一开始时,他们都感觉留出的道路过于宽广,哪有用得着隔几个街区就要留出足有二十丈宽的道路?!
      但是,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却眼见着二十丈宽的道路越来越适用了!
      果然有眼光,就连那些个街心公园也大有用处,车流、人流都不会直接相碰了。
      原来人家张国安岛主的安排从来都是有他的用意
      所以,当两岸开始树起杆子,拉上两根长长的黑线后,所有人都在议论纷纷,此物又有何用处?
      如果用来晾晒物件,太高了;如果用来充当两岸牵引之索,又太细了。
      很快《流求时报》就登出了相关报道,上面详细讲解了“有线电报”的概念。
      当然,没有说太多收发报机的原理,而是着重提到了它的用处!
      我的天神,两根长长的铜线,竟然能在瞬息间把消息传到近两百里外的地方!
      眼下建成的,只有八里之长,那只是教习用的
      现在八道河两岸之间的客流和物流还只是靠着驳船来回驳运,由于河水平缓,倒是也算方便。
      张国安岛主设想明年才全力兴建一座三百米长的高架桥梁,现在不急。
      如果两岸之间想传信,那么需要大小驳船来捎带信件,由于驳船从来都是川流不息,倒也也耽搁不了多久。
      可是总没有瞬间可至方便。
      当两岸的收发报设备安装完毕后,电报线也铺加完毕了。
      相关收报员的培训,正在封闭式的环境下进行,好多青年男女正在苦练腕法。
      但是,两岸第一次的发报,却是由张国安岛主和王德发主家分别来完成的。
      其实两人的发报内容都是一样的一句话:人类是一切自然力量的总和!
      这十二个字费了两人两分钟的时间分别打完,译电文时,又花了两分钟这个速度让两人脸都有些红了,这真是龟速一样。
      但是,大批旁观的大宋商人他们是专门被邀请来的,他们的脸也有些红了,这可是激动的!
      若是真如那时报上所言,不久的将来,就算是千里之外,也用不上一个时辰就能得到消息那这可是经商之利器啊!
      有人小心翼翼地问张国安岛主,是不是可以达到更远。
      张国安岛主说:“近期的任务是要达到流求北部的一道河地区,下一步是在整个山东地区推行!”

第一百六十七章 第三只手的力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