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零四章 我们是新瓦岗寨军[1/2页]

与南宋同行 小样有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孙知州曾经召集起滑州州衙内的所有官员,让他们出谋献策,解决每年的赋税问题。
      他指出,大家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如果他不好过,每一个人也都会不好过。
      但是,整个会议中,除了他自己在讲之外,其他人都是黑着脸,低着头,没有人发言。
      真没有办法了,如果有办法他的前两任也并不傻!
      孙知州跳起脚来了,要求从路过的行商身下手,凡是路过的,一律原先两倍的过路费!
      主管商税的官员沉不住气了如果那样的话,行商们就会永远不从滑州路过了这里本来就是平原之地,可能连原先的过路费都收不来了!
      “那你有何妙计?!”
      孙知州其实也知道自己的提议是杀鸡取卵,所以他开始反问了。
      那个官员被他逼不过了说,不如在民众身再加一成
      只能如此,只能如此。
      秋季交赋税的时候,整个滑州地区顿时鸡飞狗跳起来,滑州历史最高的赋税出现了,民众要交所有收成中的七成!
      孙知州本人都要带着腰刀去征税了但是他算是比较会讲道理。
      他说了,这不怪他孙知州,也不怪那大汗,要怪那些境外的海盗们,他们总是亡我之心不死,如果不给大汗筹备充足军粮,大汗哪里有办法来抵御外敌?
      若是海盗们打了进来,定会烧杀你家房子,强奸你妻女,把你当成奴隶!
      民众也愕愕然那境外的海盗竟然如此可怕?比大汗的大兵过境还凶狠??太吓人了
      不管怎么说吧,第一年的税赋算是解决了但是实际还是没有完成,只不过相对其它州县比,不那么显眼他仍然受到了级的警告。
      孙知州愁坏了。
      这一年的冬天似乎格外阴冷。
      好运气总是在你最愁苦的时候到来。
      一个行商样子的人亲自来求他了,那人提出自己是京西路的人,希望他能帮忙租种一些旱田。
      滑州地区从来不缺旱田这些年战乱,死的跑的人不少,处于人少田多的局面。
      那人提出要种植棉花。
      孙知州的眼睛一亮棉花好啊,此物价值远比小麦和玉米值钱,若是如他所言,种几万亩,交给滑州一成半的租子他快速算了下,足够顶自己的缺口,而且民众还可以降一成。
      如果能将民众的赋税降下来,必得民心,这不仅是惠而不费的事情,自己为官的口碑那将留名青史啊!
      那人提出还要征集一大批农民反正也是农闲期间他出口粮和费用,也好集中整理棉田,他手有善种棉田的农师指导。
      孙知州听完后都要笑出声了,他哪里管什么农师不农师的,那行商可是给了他一大笔好处那钱钞有多少?不便与他人言
      几千人一起忙碌的样子很壮观!
      开春前孙知州几乎天天去观察那里有他的一成半,那里有他的未来,那里有他的民心。
      但是不久后,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今年秋的赋税又调了但是孙知州不怕了,那棉田里的棉苗正在茁壮成长,什么损失都可以从那里找。
      孙知州肯定不懂这样的哲理: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但是孙知州知道,那棉花最终是要在棉田里出,所以,他不担心。
   

第三百零四章 我们是新瓦岗寨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