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竞汤佳怡两个人赶到教室外面的时候,下午第三节课还有几分钟就要结束了,在路上女孩已经跟同上这门课的四妹童丽通了信息,知道老师没有点名,心里总算是放下了一些紧张和埋怨。
说起来,从来都是好学生乖乖女的她,过去十几年求学生涯当中上课迟到的记录至今一只手都能数的清,至于早退甚至翘课就更是一次也没有。所以在意识到错过上课时间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一些大学生一样想着“反正都迟到了紧赶慢赶才能上后面半节课,还不如接着玩耍睡觉逛街”,而且立即行动起来收拾东西赶往学校。
虽然大学和高中一样一节课都是45分钟,但是教务处安排课表时通常都是两节连上算两个课时的,貌似这是因为大学生的年龄普遍超过18岁是成年人了,可以并且应该有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不需要担心像中小学的“孩子”们一样因为上课时间太长而注意力分散走神去马来西亚。不过设想很好,实际情况就有些不尽如人意了。
现在的大学生们,在他们之前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上课开小差飞着去爪哇的情况总是少数个别情况,大多数人都还是能够认证听讲的,不然他们早就被小升初、中考、高考三道考网给拦截刷下来早早分流了。不过等他们考进了大学,很多人或快或慢地变成了当年他们所鄙视和瞧不起的差生、坏孩子,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官方说法,这是因为国内大学崇尚的“严进宽出”、“注重学生自我管理”的管理原则让一些习惯于中小学被老师催着逼着做题的学生感到不习惯了,也有可能是因为心理落差导致不适应,曾经的天之骄子考进大学之后忽然发现变成自己变成了芸芸众生的一员,一时之间没有适应云云。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技术上的巨大漏洞,一直被神通广大的有关部门有意络时代,许是汉语言教育不受重视而英语教育从娃娃抓起的附带效果,很多人逐渐习惯用望文生义以及英语思维来理解汉语词语,而包括蜜蜂输入法在内的新一代拼音输入法的自造词与网络高频词功能,更是使得很多按照语法应该是错词错用的词语大量出现,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网民们的日常交流当中,并且随着网民数量的快速扩大渐渐影响更多的人。
至于谁第一个用“学霸”这个词来形容学习优异的学生其实已经不可考了,总之就是很多人把这个词理解成“学生中的霸主”或者“学习上的霸主”,用来称呼那些以前被叫做尖子生、优等生的存在。
虽然语言学专家认为这种日渐流行的用法其实是他们下意识想要用“霸”这个字来中和一下对方给自己造成的震撼和对比优势,并且借以自嘲,但其实这只是英语思维对新一代网民造成的影响罢了。老版的“学霸”是“路霸”、“渔霸”的延伸,而新版“学霸”则是“浴霸”和“巫妖王”的延伸。
按照学习成绩以及学术上的实力,马竞应该也能算作是学霸当中的一员,甚至称呼他学霸中的学霸、传说中的学神也是可以的,不过班上同学却更加愿意用另外一个字“犇(ben)”,这个字为望文生义的网友们理解成,最牛。而另外一个“牪”字则被理解为更牛,这样牛、牪、犇三个字刚好构成了形容词“牛”的原级、比较级、最高级,也就是牛、中牛、大牛。这其实是英
第245章 学霸和学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