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六章 回归[1/2页]

教师成长手册 三八26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重返就业市场
      发小叫谭菁茹,比我大一岁,我俩从小一块儿长大,亲密无间。不知道自己要寄人篱下多久,想着纸是包不住火的,所以干脆把去宁夏的经历跟她和盘托出。
      “你跑那么远?你胆儿真够肥的。”菁茹听完我的故事大惊失色。
      “哎。连我爸都说之前算命先生预测我这两年命里有劫,你说邪乎不?”我忽然意识到,跟朋友讲这段狗血的经历时,我内心没有一丝波澜,仿佛自己只是这个故事的旁观者,一点痛感也没有。
      “过去了就过去了呗,吃一堑长一智。人没事就好,对吧。也没少胳膊少腿儿的。”菁茹拍了拍我胳膊,逗趣的说。
      “嗯,可千万别告诉你家里人我在你这儿蹭住啊。你爸妈知道了就代表我爸妈也知道了。你可千万要守口如瓶啊。”
      “知道,放心。那你接下来什么打算?”
      “卷土重来,再次投身到艰苦卓绝的就业市场中去。”
      “要不就在武汉找工作,陪陪我啊。”菁茹眉毛一扬,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还是大广州好,四季如夏。”
      “你就这么讨厌湖北啊,白眼儿狼啊你。得,我也不留你,祝你早日得偿所愿回你的大广州然后晒成包黑炭。”
      “对了,我在你这蹭住会不会不好啊,毕竟你还有个室友。”
      “有什么不好的,你就放心大胆理直气壮地住着。她男友还经常过来住呢,我都没说什么。”
      菁茹租的房子离公司很近,两房一厅,因为租金比较贵,所以跟另一个女生合租。每到白天他们去上班了,我一个人也倒是自在,不用再戴着面具佯装笑脸了。我开始关注招聘网站,开始打印些教育学心理学的资料,准备卷土重来。那个时候,我一心只想着摆脱现状找到工作,并没有花时间积极思考更多的选择,更是不可能妄加尝试其他的行业。或许是宁夏的这次试错成本太高,让我变得更加畏首畏尾了。
      (后记:我当时并没有悟出强者和弱者的区别。身处绝境的时候,强者可以理性思考、审时度势,他们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才能涅槃重生,强势崛起。而弱者身处绝境之时,往往只能局限于思维定式,只顾眼前,所以自我封闭了很多可能性。)
      对于考上过公办教师然后又放弃了编制的我来说,再次重拾课本进入备考,变得难上加难,因为过不去心里的那道坎,“我他妈这一年都干了什么!”所以经常看着看着书,就开始泪眼婆娑了。一天两副面孔,白天反复挣扎,万念锥心,但是到了晚上菁茹回家的时候,我又如精神分裂般成了乐天派,我们一起做饭、吃饭,一起去附近的大学校园里散步,有说有笑,无话不谈。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月,终于等到了广州黄埔教育局来华师招聘。我报名参加了考试。像以前参加白云区招考一样,临考前,考场外的考生擦肩接踵,拥挤不堪。只不过这次全是稚嫩新鲜的应届毕业生。我突然意识到,就业岗位在庞大的毕业在即和各种暂缓就业、推迟就业的人数面前,显得多么稀缺。如果就业岗位是位奶娘,她一定顾不过来围绕她身边这好几圈嗷嗷待哺的婴儿。而我,明明之前有奶喝,却一脸嫌弃的扭头就走,结果饥饿难耐之下还是死皮白赖的折回来了!好在一周后,我被通知以笔试第七的成绩进入资格审查和面试环节。第七!这和我两年前考白云区教育局的笔试名次一模一样!难道是天意么?难道,结局也是个hayendg?我开始盲目的自信,我想面试我一定能胜过那些没有经验值的应届毕业生吧。
      可是一周后的资格审查并不顺利。我焦灼地排着队,龟速前进。终于到了审查人员面前,递交了我的资料。那老师一脸诧异,让我心里一拧。
      “档案在白云区教育局?为什么要离开呢?”审核老师抬起头,打量着我。
      在此之前,我已经预设过审查人员会问我这个问题,换作是任何人都会觉得纳闷儿。一般面试最忌讳抱怨前任的不是,但我也不能直言不讳说自己一时抽风被拉去传销了,而教育行业跟公司很不一样,也不能说是因为这先前的平台不够施展拳脚、突破自我。所以思来想去,我只能捏造了一个差强人意的原因。
      “对,之前在白云区工作,很开心也收获很多。但我了解到黄埔区的教育质量更高,师资力量更好,我希望我能跟更优秀的人共事,得到更多的提升。”
      那老师勉为其难的笑了笑,很明显对我的解释并不满意,她转头跟旁边的另一审查员窃窃私语了一会儿,然后说,“这边高校招聘基本都是应届毕业生,而你属于社会人员,又是广州户口,为什么不在广州参加招考呢?”
      我竟一时语塞,正准备搜索枯肠寻找合适的答案时,那老师继续说道,“资料我先收着,到时候等通知吧。”
      “好的,谢谢!”
      临走前看到老师用铅笔在我的资料上做了记号,我有些预感不妙。我以为自己无缘面试了,可是喜出望外的是几天后我还是收到了面试通知,大概考虑到公平性,笔试成绩都过了也没理由把我拒之门外吧。5月7号的下午,我和那些青春逼人的应届毕业大学生研究生们一起在候考室等待着。毕竟是刚毕业的学生,都是满脸的胶原蛋白,而内心万马奔腾的我只能故作满脸的镇定。
      “你也是华师的么?”前面一个神采奕奕化着精致妆容的女生转过头看着我说。
      “是啊。”
      “你是研究生还是本科啊。”
      “本科。”
      “咦,我怎么从没见过你啊。”
      这一排都是安排的英语考生,所以这姑娘看着我一脸的狐疑。
      “我毕业好几年了。”
      “哦。那怎么又开始找工作了呢?”
      “itisalongstory”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我一边礼貌的微笑一边无奈地耸着肩。
      “不过你看着真的很小,就像刚毕业的。”这姑娘非常识趣又不失友好的回应道。
      好不容易这些天完成了心理重灾区的重建,结果又被人哗啦一下撕开了伤疤。理性告诉我深呼吸捏耳垂,平复紧张的情绪,一会儿才能好好发挥。或许是因为太久没上讲台有些生疏,也或许是因为太想要成功反而变成了“目的颤抖”。我有些紧张,动作失调,声音嘶哑,说话也有点磕巴。一点也不像曾经那个讲台上的我,跟两年前白云区的那次面试相比更是相差甚远。当我走出考场的时候,明明内心有些失落,脸部肌肉却不受控制的微笑了。既然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凭什么我要奢望又一次被上天眷顾成为百里挑一的幸运儿呢。当初有骨气放飞自我,现在就得有勇气承受暴风骤雨。好吧,事已至此,也不在乎再多那么一次暴风雨了。
      在菁茹那住了快两个月,我决定再去趟宁夏。欧子琛的嫂子一再给欧子琛施压,说是人不过去不好跟下边的人交代,说白了,还是想我过去这样可以稳定军心。欧子琛懦懦地问我意见,我却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我觉得给菁茹造成了不便,而且在武汉我显得异类,但是去到宁夏倒反而能找到同病相怜的同类。想到整天苦口婆心着急上火的嫂子还有她煞费苦心为我们发展下线的举动,我居然觉得不去是辜负了她的一番好意。我不禁心里一个寒颤,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么?
      “我过来可以,但是我们说好了咱们的任务是准备广州的考试。”我义正辞严的对着电话那一头的欧子琛说。
      “当然啊。我已经跟哥嫂摊牌了,告诉他们我们已经放弃宁夏的事情了,我们的重心是准备考试。”
      “这还差不多。”
      我挂断电话跟着菁茹一块儿涮火锅。
      “怎么还去宁夏,是中毒太深么?几个月还没解毒么?”菁茹放下手中的筷子,一脸的惊愕。
      “不是,就过去待一段时间,再说了,嫁夫随夫……”
      “你这重色轻友的家伙。”我话音未落,菁茹便调侃道。
      “什么啊。过去督促下他学习,省得杀回广州的时候他准备不足拖我后腿。”我狡黠一笑。
      “好吧,我又成了孤家寡人了。”菁茹叹了口气。
      “别那么丧。孤家寡人也挺好的,至少你还保有精挑细选的权利,这样才能找到弱水三千里你的那一瓢。”
      “我都等到黄花菜都凉了,还哪有精挑细选的心情。哎,算了,不说我了,赶紧趁热吃。”菁茹在滚烫的锅里捞出肉和菜,倒到我的碗里。
   &nbs

第二十六章 回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