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7章 文道留名,镇南王举荐宁浩?[2/2页]

一首劝学诗,我成儒道标杆了 咖啡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其他酒楼、茶楼、书坊之中的儒家学士,都被震撼的目瞪口呆。
  宁浩!
  又是宁浩!
  ……
  悬镜司衙门之中。
  孙兵跟周劲夫和刘祖贤以及杨伟范剑等人,呆呆地看着虚空上的‘宁浩二字。
  “这是宁浩兄弟的宁浩吗?”
  “是……我见过他的名字,是这个!”
  “我的天,这一下,恐怕天下人都知道宁浩兄弟了。”
  “只知其名,不知其人……只能说,宁浩兄弟的君子劫稳了!”
  “宁浩兄弟不是武夫吗?”
  “这话听听就好了!”
  孙兵久久未能回过神来,随后道:“都准备一下,陈大人去迎接曹公了,相信很快就会抵达永安州城。”
  “是!”
  众悬镜人抱拳领命。
  ……
  “宁浩?”
  京城皇宫之中,才从太庙离开的大禹皇帝,自然也看到了九天上的文道留名。
  很显然,刚才的镇国诗,就是出自这个叫做宁浩的人之手。
  “这个名字怎么听起来那么熟悉?宁浩……”
  大禹皇帝觉得名字耳熟,旋即脸色猛地一变:“这……这不是悬镜司天刑使的名字吗?”
  “这小子竟然是个读书人?读书人成了天刑使?”
  “果然这些读书人都是一身反骨,竟然敢弑君!!”
  大禹皇帝感觉脖子凉飕飕的。
  但转念一想。
  大禹皇帝内心深处,又莫名的有种期待。
  曹玄德不是说……他的皇儿可能弃武从文了吗?
  那首与黄鹤楼共鸣的《黄鹤楼》,不就是只有皇族血脉,才能给共鸣出异象吗?
  万一……皇儿就是这个宁浩呢?
  “要是皇儿是这个镇国传世天骄天刑使,他要是真想坐这个位置,朕……不需要他砍,朕自己吊死!”
  大禹皇帝激动的浑身颤抖。
  列祖列宗啊!
  咱家可能真要出一个圣人了!
  彻底掌握圣院,让大禹文武一统的皇族子弟要出现了!
  “也不一定,毕竟永安州的中秋诗会上,皇儿只要在黄鹤楼中,就算不是他创作的,也会引动天地异象!”
  大禹皇帝逐渐冷静了下来。
  这种事千万不能有幻想。
  想的越美,结局可能就越凄惨。
  就在这时。
  “陛下,镇南王来信……”一道鸭公嗓的声音响起。
  “又是要攻打妖国的请愿书?朕不看,烧了!”大禹皇帝摆了摆手,不想看。
  “应该不是!”
  公公也不知道是什么,毕竟他胆子再大,也不敢偷看。
  但前些天镇南王才写过折子,不可能又上同样的折子过来。
  “拿来吧!”
  大禹皇帝接过折子,面无表情地扫了一眼,然后眼睛猛地一瞪,身上陡然散发出一股威严。
  扑咚~
  公公脸色一变,感觉被磨盘碾过,五体投地的趴在地上。
  “向朕举荐一个学士……宁浩,中秋诗会上写出《黄鹤楼》与《明月几时有》?想认他为义子,丹书铁券也赠送给了他……”
  大禹皇帝脸色略有些不太好看。
  镇南王想干什么?
  想将天刑使纳入麾下?是不是有所图谋?而丹书铁券又能免死一次……
  大禹皇帝眯了眯眼睛,丹书铁券对他来说没什么用。
  免死一次而已!
  他下两道死旨,不就搞定了?
  关键是他的皇弟镇南王,竟然想收天刑使为义子,他好大的胆子。
  而且宁浩之名,如今天下共知。
  一旦镇南王利用宁浩的名字,招贤纳士……圣院学士估计都能追随在宁浩左右,这是不敢想象的巨大能量。
  大禹皇帝身上散发的威压越来越吓人。
  趴在地上的公公,感觉浑身骨头散架,他似乎看到了太奶奶,还骂他卖了祖宗。
  “不对!”
  大禹皇帝随后脸色一变,散去威压,轻笑道:“原来是朕误会了,镇南王说的是向朕举荐,而不是留在他王府…义子什么的,不过是个名头,朕的隆恩难道会比镇南王弱?”
  ——————
  【清明节,恩公们扫墓没?】
  【小妹让太公保佑书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财源滚滚~】
  【求催更~顺便打赏点礼物可好?(☆▽☆)】

第227章 文道留名,镇南王举荐宁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