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此为防盗章。v章购买比例不足的读者,请隔日再看替换章节。  宋冉停好车, 阵雨停了。
      龙虾店的服务员正在门口摆放露天桌椅。
      几人商量一下, 决定坐外头。刚下完雨,江风吹着正舒服呢。
      宋冉点了三大盆麻辣小龙虾, 又点了莲藕排骨汤,青椒炒藕带, 香干炒茼蒿, 萝卜炖鱼头, 外加一堆烧烤……
      小秋拦道:“别点多了, 待会儿吃不完。”
      小冬笑说:“是出差发奖金了?这么大方。”
      宋冉说:“吃不完可以打包嘛。”
      请同事吃饭要是菜点少了,挺尴尬的。
      小夏说:“何必呢。就这些够了。”
      “噢。”宋冉阖上菜单,“那就先点这些吧,过会儿不够再加?”
      “行。”
      众人围坐一桌,平日工作时交流挺多,但私下聚会少, 此刻大眼瞪小眼,互相傻笑, 空气安静了几秒。
      小冬提起话题:“梁城开放落户政策了, 这下房价又要涨了。”
      沈蓓补了下口红, 轻松道:“从来没关注过房价。”
      小春:“你当然不用关注了。还是你们本地人好, 有房子,工资想怎么花怎么花, 什么都不愁。”
      宋冉摇头:“本地人也是买不起房。”
      小秋说:“你不用担心啦, 我们这批新记者里, 就你实力最强,升职加薪是早晚的事。”
      宋冉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沈蓓把口红扔进香奈儿包包里,抬头问:“点饮料了吗?”
      宋冉:“嗯。两扎西瓜汁。”
      很快上了小龙虾,大家戴上手套大快朵颐。
      小夏吃人嘴软,夸赞:“说实话,《战前东国记》是真好,我特喜欢看。冉冉,我以前就发现了,不管是你写的稿子,还是你做的记录,看着挺普通,却总吸引人想看。”
      小秋附和:“对,还总能看见别人看不到的角度。”
      宋冉微微一笑算作应答。
      沈蓓问:“宋冉你是学新闻的吧?”
      宋冉摇头:“不是。我学历史的。”
      “啊?”大家都挺诧异。他们大部分是传媒相关专业,哪怕沈蓓也跟国际新闻部大有相关。
      沈蓓:“我们部门还招历史系的?”
      宋冉:“我读书时喜欢写点儿随笔短文,给梁城卫视旗下的报社投过稿。”
      “哦。”众人恍然大悟的样子。
      小春:“看来是从小就喜欢读书写字,难怪文章写得好。”
      小夏咬着虾肉,道:“冉冉一看就是文青,话少又安静,没事儿就抱着书看。”
      小冬说:“宋冉太内向了,可以再活泼一点。”
      宋冉解释:“我不内向啊……”就是很多时候并没什么想说的。
      “在东国待那么久,有没有遇到过危险?”沈蓓问。当初领导也安排了她去前线,她怕打仗没敢去,留在国内做局势分析。现在看宋冉拍摄记录到那么些鲜活的故事,也有些眼馋。
      她问:“那边局势动荡,蛮乱的吧。”
      “有时会遇到小偷。别的危险……就没有了。”宋冉停了下,想到了那天,那个男人。
      一想到他,便有一段心情涌出来。
      他不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画面。他的迷彩服,半指作战手套,他的眼睛。
      但她不想说。
      一句也不想跟任何人提起。
      就好像有天忽然看到一本很好的书,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好到你只想一个人私藏,不愿跟任何人分享。
      小龙虾有些辣,她吃得鼻尖冒汗。
      街道上还是湿漉漉的,几十米开外,江水奔涌。
      有一会儿没起风了,空气闷热而潮湿。
      宋冉望了眼远处,黑色的江面上闪着点点灯火,是路过的航船上的灯光。
      小夏问沈蓓:“你昨天一整天干嘛去了?”
      沈蓓迟疑一下,说:“去江城采访几个军人。”
      《战前东国记》太火了,沈蓓趁机向领导提议说加一些对撤侨军官的采访,宣扬一下正能量。领导自然同意。
      小秋听言,在桌子底下轻轻碰了碰宋冉的腿。
      宋冉正吃着小龙虾,嘴巴周围全是红油,抬起头拿一双乌漆的眼睛看小秋。
      小秋:“……”
      她也不知宋冉是不懂,还是装不懂。
      小秋干脆自己问沈蓓:“是这次去东国参加撤侨的军人?”
      “……对。有一部分是从江城军区抽掉去的。”
      梁城江城相隔四小时车程,在同一个大军区。
      小秋故意问:“你怎么突然想到采访他们呀?”
      沈蓓十分坦然:“他们刚好负责东国中部几个城市的撤侨,经历了些小惊险,蛮有采访价值的。”
      “啊!”宋冉捏虾壳时用力过猛,虾壳里的麻辣汤汁一下喷进眼睛里,辣得睁不开眼。
      小秋赶紧给她递纸巾。宋冉擦了两下,眼睛还是睁不开,想问沈蓓详情,可眼睛疼得厉害,匆匆跑去洗手间冲洗。
      回到座位上时,正好听到沈蓓说:“……叫罗战,是他们政委,长得挺帅的。诶,男人穿军装是真帅。我就喜欢军人。”
      罗战。
      宋冉一愣。
      这片地区的方言平翘舌音不分,罗战的zhan,当地人就说zan啊。
      他会不会就是azan?
      “冉冉,你发什么呆啊。眼睛还疼吗?”
      “啊,没事了。”她回过神,看了眼手表,晚上九点半了。
      吃到夜里十点钟散场,又开始下大雨。宋冉把几个同事送到各家后快十一点了。
      雨越下越大,她的车行走在环城公路上,下一个交流道右转下高架再走没多久就到她家了。
      车灯打在绿色的高架路牌上,耀眼的“江城”二字直指前方。
      她再次看手表,十一点整,雨越下越大了。
      她开着她的小奥拓,在交流道口直行而去,消失在茫茫雨幕里。
      大雨瓢泼般扑在挡风玻璃上,雨刮器用力清扫雨帘,宋冉盯着车前方的近光灯束,雨线千丝万缕,她觉得她从没像现在这样清醒过。
      四小时的车程,她一点儿不累。途中甚至有些诡异的激动和兴奋。深夜的高速路上少有车辆,只有漫天的雨水与她同行。
      一路过去,雨势渐渐小了。
      宋冉到达江城大军区驻地的时候,是凌晨三点。驻地门口铁门紧锁,几个哨兵端着枪站岗。
      她把车停在几百米开外,熄了火,蜷在后座上睡了过去。
      晨光微亮的时候,她醒了。上午六点,她听到驻地里头传来军号声,军士们要出早操了。
      军号声嘹亮而空旷,在清晨的天空回荡。
      雨停了,天空中有鸽子飞过。东方有粉色的朝霞。
      站岗的士兵询问她来意。
      宋冉把记者证和给他看,说:“我是梁城卫视新闻部的。找罗战,罗政委。我同事沈蓓前两天来采访过,但有些问题细节需要补充。所以我过来完善一下。”
      对方检查了她的证件,并没有怀疑,说:“您稍等,我联系一下。”
      宋冉有些心虚气短。她从小到大是个乖乖女,不会撒谎。头一次骗人,自然底气不足。对方没说什么,自己却把自己闹得脸通红。
      士兵说:“可以进去了。罗政委在1号楼0203室。”
      “谢谢。”
      0203是会议室,装饰简单,一张长桌周围绕着十几把椅子,墙上挂着国旗党旗军旗,贴着“从严治党,从严治军”的字样。
      窗外,操场上传来军人们训练时“嚯”“嚯”的口号声。
      她望了一会儿,才突然想起摸出镜子来理了下头发。
      她是土生土长的梁城人,天生的眼睛清黑明亮,皮肤白皙红润,23岁不到,不用化妆就很好看。但最近总加班,有些黑眼圈,嘴唇也不大有血色。早知道就回家拿一下口红了。
      正想着,身后传来推门声。
      她瞬间收了镜子回头,就撞见一个身着军装,高大俊朗的男人走进来。
      四目相对,宋冉脑子嗡地一下,忽然一片空白。他……
      她盯着他的眼睛看。
      那一瞬,她懵了。
      她原以为记得很清楚,但时间过去近一个月,她已记不清那双黑色的眼睛。
      她缓缓抬起手,挡住他的脸,只露出眉眼。
      可……
      她不确定。
      她不知道是不是他。
      此刻心间的刺痛很清晰,但那双眼睛却在记忆里模糊,她记不起来了。
      chater11
      九月,东国中南部,加罗城。
      清晨四点天就亮了,青灰色的雾霭透着丝淡粉色,薄薄一层笼罩着这个残败而死寂的城市。
      城中心一栋四层高的房子顶层,窗户紧闭,窗子上糊满报纸。室内光线昏暗,光秃秃的水泥墙面和地板,摆着一桌一椅一床。
      一个小电风扇在床头呼呼转动,忽然,电流滋地一声,扇悠绕几圈,终于停止。
      又停电了。
      不过

[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