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一章 杏林春满远宾迎[1/2页]

明堂朝华 大弗兰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
      春天是雍津最美的季节,城中各处的玉兰、樱花、桃花、杜鹃次第开放,带来一片片花团锦簇,仿佛连空气都有了芳香的彩色。明德校园中,宽阔的草地泛出嫩绿,道路两旁的树枝抽出新芽,学生们也换上了浅色的春装校服,他们三三两两的走过校门,朝正在装饰中的花坛投去好奇的目光。
      红白蓝三色花朵组成一面巨大的法兰西国旗,花朵中间簇拥着一座金色的雄鹰雕像,那是波拿巴皇室的象征。
      波拿巴皇室统治下的法兰西帝国,虽然早已不复当年拿破仑一世称霸欧洲的极盛声光,但仍然掌控着非洲和美洲的大片海外领地,是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之一。在对欧政策上,大周一直以来都采取亲德奥而远俄法的政策。因此近年来大周在非洲的拓展受到法国的强力掣肘,两国关系一度陷入冰点。
      “皇室外交”在这一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周皇室促成法国皇太子的来访,是一次重大的外交胜利,博得朝野一致赞誉。因此,大周皇室对这次来访也格外重视,给予相当高的礼遇。
      明德中学是这次来访中重要的行程之一,一切有关的准备工作,大到欢迎仪式的安排,小到花坛装饰的布置,都已经有条不紊的展开了。
      “弗朗索瓦·拿破仑·波拿巴。法国皇太子,50岁,波拿巴皇室第一顺位继承人,法国国民议会教育委员会主席。”
      李卓南看了一眼大屏幕上的照片,对会议室里整齐就坐的学生会干部们说:“殿下曾担任过中学教师,非常热心教育事业,这也就是他指定在行程中参观我们学校的原因。”
      “梁牧远同学,殿下极有可能会在访问中询问一些我校教学事务的具体问题,教务处已经整理了一份详细资料,作为陪同,你一定要熟悉。”
      坐在前排的梁牧远重重的点了点头。
      “艾琳诺皇太子妃,44岁,出身公务员家庭,现代舞蹈家。这位殿下有着很高的艺术品位。靳羽如同学,你们文艺部要尽快落实表演节目的安排。”
      “是。”文艺部长微笑着答应一声。
      “李雅南同学,要准备随时应对太子妃殿下的咨询,所以,请跟参演的同学多进行交流,了解作品。”
      “明白。”坐在梁牧远身边的李雅南神气的答道,顺带斜了一眼身旁不远处的江曼文。在这次接待活动里,法语很好的她,和梁牧远一起被指定为皇太子来访的陪同学生代表,在校园里又恢复了原来的大小姐气势。
      “玛丽·特蕾莎·拿破仑·波拿巴公主,21岁,波拿巴皇室第三顺位继承人,巴黎美术学院三年级学生,主修版画。公主殿下将会专门单独参观学校艺术馆,这段行程,由蒋妍同学陪同。”李卓南说完,看了一眼他身边的蒋妍。
      新出任学生会副会长的蒋妍,在这次欢迎活动中,已然成为李卓南最信任的副手,而另一位副会长俞成原,则带着复杂的表情坐在角落里不为人注意的座位上,虽然仍然保留着职位,但他在一切大事要务之中,显然都已经出局。
      “夏尔·拿破仑·波拿巴王子殿下,17岁,波拿巴皇室第二顺位继承人,凡尔赛圣母中学四年级学生。”李卓南加重了语气:“在这次来访的皇太子一家人中,只有王子殿下与我们年龄相仿。因此他提出要求,要在一定时间里‘自由访问校园,外交部也答应了这个请求。”
      “针对此事,各方多次讨论,决定还是顺其自然。除了必要的安保人员外,王子殿下身边也不会有记者和随员,所以我们也不设单独陪同的同学。”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李卓南用手势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点名道:“周知方同学、江曼文同学。两位班长,按照行程安排,皇太子和太子妃殿下将在你们班听课。”他说到这里,顿了一顿:“为什么最后选定二班,原因大家也都知道,作为高中部唯一一个全部由世家子弟组成的班级,我希望你们表现足够好。”
      周知方和江曼文郑重的点头答应。
      “会长,”一直没说话的俞成原突然举手问道:“这次接待活动安排,把同学们分了不同的层次,多数同学连参与欢迎的机会都没有,意见很大,是不是……”
      李卓南用眼睛的余光瞟了他一眼,用不冷不热的语气说:“这次活动的安排,不仅仅归校方负责,主要是显德宫和外交部定下的,俞成原同学的意思是?”
      “那我们总也可以提出意见吧。”俞成原显然并不甘于坐冷板凳的命运,带着故意为难的口吻说道。
      “唔。”李卓南略一思忖,说:“俞成原同学说的,有一定的道理,我会向学校和外交部建议。”他说着,笑了笑:“既然俞成原同学比较在意此事,我想就由你来负责同学们的安抚工作,希望你好好安排,不要出什么乱子。”
      “你……”俞成原憋红了脸,半天说不出话。
      李雅南不禁轻轻的“噗哧”一笑,看见身旁的梁牧远向她递了个眼色,赶紧用手捂住嘴,低下头去。
      3
      俞成原的发难确实也并非无中生有,楼宁宁就是他所说的那种“意见很大”的学生之一,最近没事总是在唐宛耳边叽叽喳喳的发着各种牢骚。而唐宛却觉得,对于路启平口中“他们那个圈子”里的事情,不必这般在意。无奈的是,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公寓里,总是避不开对于这个话题的谈论,所以,图书馆成了她唯一能躲避清净的地方。
      她在这儿常常会遇到董嗣昌。在教科书事件后,董嗣昌成为媒体的宠儿,在网上红极一时。不过,在明德校园里,这位“青年意见领袖”却仍然没什么人气——尤其是在那些了解事情真相的学生们中间。所以,在大多数时候,他还是和以前一样,孤傲的独往独来。虽然承圣公府完全有资格在皇太子来访襄盛举,但董元康对这种“与外国人应酬”的事情从来不以为然,所以董嗣昌也没什么兴致——尤其是当他发现,梁牧远的风头这次又压过了自己的时候。
      今天,唐宛刚拉开椅子,把书放下,就看到了坐在远处一张桌子前的董嗣昌,于是像往常一样,礼节性的冲他一笑,点点头。对方也点点头,但没有笑容。
      突然,董嗣昌望向唐宛的身后,好像发现了什么,忙乱的收拾了一下手边的书籍,仿佛逃跑一样,起身匆匆离开了。
      唐宛狐疑的转头望去,看见一个穿着图书管理员制服的人,正弯腰低头推着小车,沿着书桌间的通道走过来,一路收拾学生们扔在桌上的杂志和书籍,把它们放到小车里摆好。
      “胡老师!”当那个人抬起头来时,唐宛吃了一惊。自从取消正史课,换了新编历史教材和新的历史老师以来,她就再也没有见过胡仁辅。只是听说他冲到主楼,在校务会上和包副校长大吵了一架,惹得对方勃然大怒,然后就没了下文。
第二十一章 杏林春满远宾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