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七节 怕不是恋爱了哦[1/2页]

技艺天王 第三颗雪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就如阎老先生所说,千鲤的诞生,其实是秦淮在状态一直亢奋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种状态出现在核雕师的创作过程中,是极好的事情,但终究不能一直期待。
      假若有一天没状态呢?
      自然是罢工。
      假如几个月都没状态呢?
      那就罢工几个月——核雕名师们都这么干,没有灵感就罢工。
      简单粗暴。
      所以一位名师一年估计也就雕刻十件来作品。这还是高产状态。
      也正因此,核雕市场,一直是供不应求的。
      名师稀少,把玩的人数与日俱增,但名师时常断雕拖雕甚至不雕,使得供求关系更加紧张。
      虽然说秦淮现在也可以选择罢工,但要真的三个月都没灵感呢?
      任务失败,奖励消失,也蹉跎了时间。
      阎老先生说,他这一生八十载,一晃眼就过了。秦淮也怕韶光易逝。
      这么多传统技艺等着他去触碰,去深入了解,去发扬光大……
      怎么能白白把时间浪费在等灵感上呢?
      秦淮要主动寻找灵感。阅读可以带来灵感,阅历可以积累灵感,出门感受生活,可以捕捉灵感……
      ……
      于是秦淮披一件外套,乘车前往玄武湖。
      这里是古水师训练场,一段古城墙依旧矗立。
      城墙上有明亮灯光,墙下一条道路,路边水杉成林,环境幽雅,可以说是烟柳画桥了。这个季节,正是旅游淡季,游人稀少,清清静静。
      水波拍案,发出哗哗的水响,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力,便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为什么会来这里呢?
      因为秦淮要感受一下水。
      水,无处不在,但真正以艺术的眼光去感受,秦淮还从未有过。
      以前的秦淮很俗,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现在要用艺术视角来欣赏山水,感觉又是不同。
      沿着湖边的道路缓缓行走,路灯和月色痴痴的缠绵在一起。
      玄武湖有船。
      秦淮的目标就在这里。
      租的一艘小舟,放入湖里,开到湖中央,然后停了下来。
      凉月满天,湖面升起寒气,隔绝了繁华闹市,远处城市的喧闹似乎都寂静了下来。
      只有水波舔舐船底,津津有声。
      秦淮简简单单的躺在舟中,脑袋枕着手臂。
      仰观‘山高月小,泛舟游湖,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一派平时难以窥见的美景。
      这幅光景,和苏轼泛舟赤壁有几分相似。
      希望灵感会突然蹦出来。
      ‘期待中。
      如果不行,那秦淮也只能天天来这边‘悟道了。
      若再不行,就去赤壁,亲历一下原汁原味的风光。
      ……
      柔和的月光映照湖面,水光潋滟。
      有很多诗句浮上胸口,在脑海中掠过,构成一幅幅画面。
      秦淮心中一派宁静。
      宁静可以致远。也可以使思维更纯粹。
      秦淮开始将周围的景色与意境纳入核舟中,想要提炼出一种意象,来表现出明月与江水交融的意境。
      之前练习核雕的过程中,秦淮的雕刻技术已经做到了栩栩如生。
      但,这还远远不够。
      艺术,不就是一直追求精益求精吗?
      秦淮放开思维。
      在水墨画中,月亮都是直接画出来,或是挂在柳稍,或是碎在水面,或者用满地清霜来表现月光。
      核雕是工笔的,精细的,写实性强的。
      创作局限在方寸间,雕刻出一艘小船,就占据了全部空间,月亮和江水,都是核桃之外的意象,但秦淮想要把他们表现在核舟上。
      徐悲鸿说:画出一匹栩栩如生的马,已经是高手,但画出画面外的马,才是宗师。
      所以秦淮当然不想止步在高手。
      他想按照齐白石老人的手法,抽象的表现月光意境。
      在核雕上不雕月亮,不绘秋水,但却让人感受到满天的凉月与波光粼粼的江面!
     

第十七节 怕不是恋爱了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