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六十节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1/2页]

技艺天王 第三颗雪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而更多的弹幕则是:
      [恭喜你发现一部神级纪录片。]
      [恭喜你发现神作。]
      [恭喜你掉入神坑。]
      这段时间没有画面,所以弹幕满屏,等到画面出来时,弹幕瞬间减掉一半。
      可想而知,出场的画面是十分吸睛的,以至于观众们都抽不出时间来吐槽。
      只见一盏膻油灯洒出昏暗的光芒,一卷竹简在古朴的书桌上缓缓铺开……
      烛光明灭,依稀可见竹简上如鸟虫一般的蝌蚪文。
      岁月、底蕴、内涵、磅礴、厚重……在镜头下,一一浮现。
      只第一帧画面,观众们的视觉神经便被刺激到了,眼前一亮。
      这部纪录片,一定花了很多钱罢?
      有点酷到过分啊。
      这样酷炫的开头,纪录片的主角会不会被夺掉光彩,从而导致后面的内容不好看?
      带着一丝期待,观众们跟着镜头全方位的观赏着古朴的竹简。
      同时,屏幕右上方用黑色楷体整整齐齐列出竹简上的内容:
      ‘臣将为,未尝敢以耗气也。
      必齐以静心齐三曰,而不敢怀庆赏爵禄;
      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
      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
      观众们看着这些蝌蚪文,鸟虫体,尺牍,古朴的桌案,复杂的文言文竟然有些懵……
      慌了。
      看个纪录片竟然变成了文盲!
      好在弹幕大神开始科普,有观众科普尺牍的由来,亦有观众科普古文。
      [这段话选自庄子《达生》,全部翻译如下:梓庆能削刻木头做。做成以后,观赏过的民众无不惊叹其鬼斧神工。
      鲁侯见到便问:“你用什么办法做成的呢?”
      梓庆回答道:“我区区小木匠而已,哪会有特别高明的技术呢?
      不过,我还真有一个本事。
      那就是我准备做时,从不敢随便耗费精神,必定斋戒来静养心思。
      斋戒三天后,臣不再怀有庆贺、赏赐、获取爵位和俸禄的思想;
      斋戒五天后,臣不再心存非议、夸誉、技巧或笨拙的杂念;
      斋戒七天后,臣已不为外物所动,仿佛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体。
      正当此时,臣的眼里已不存在公室和朝廷,智巧专一。并且,外界的扰乱尽皆被摒弃。
      尔后我便进入山林,观察各种木料的质地,选择外形与体态最与相符的,这时,我已胸有成竹,方是动手加工制作。
      若非完成以上的斋戒步骤,我便放弃制造。
      用木匠的纯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这或许便是在下制成的器物能被民众称赞巧夺天工的缘故罢。]
      哇,原来是这么有意思的小故事。
      厉害了。
      厉害了。
      扑面而来文化内涵与底蕴啊!
      而此时,旁白缓缓响起,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男性配音演员,拿捏好了语气,吐出沉稳的气息:
      “两千年前,中华家的工匠们劳作一天后,点燃膻油灯,于竹简上刻下他们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科普与旁白一同食用,
      观众们懂了。
      这是两千年前的古老匠心!
      老祖宗们借着膻油灯的微光,刻下智慧的结晶,真是令人感动!
      ……
      画面继续推进。
      这一次,观众随着镜头来到一千年前。
      盛唐!
      一片素帛缓缓铺开,唐人的书法绘行其上。
    &

第一百六十节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