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250、初出茅庐 六 、当头棒喝 一[1/2页]

杨槐柳 阳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侯耀华颇有些泄气道:
      “可是人都跑光了,不可能你、我书记县长去种田啊?可没人种田,谁来完成国家定购粮任务?谁来上缴三提五统?谁来搞农田水利建设?还有啊,这些人一走了之,跑出去结婚、怀孕、生娃,我们连他在什么地方做工、生活都不晓得,还怎么搞计划生育?实在不行,要打板子就打吧,又不是就我们a县才这样,全地区、全省、全国都一样!”
      刘星池笑道:
      “所以啊,老候,我们才要多下乡、下村,了解实情,摸清实底,找准方法啊。老人家教导我们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老百姓是最有发明创造力的。呵呵,这次,我在下面跑了几天,到是有了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什么办法?你快说说!”
      不仅侯耀华,就连阳松、王文华也都紧盯着刘星池,竖起了耳朵。
      “在丫角乡、黄旺乡,我遇到两个种田能手,他们将外出的兄弟姐妹叔侄伯爷家的地都承包了,去年每家种了一百多亩地,收入还可以,今年还想多种些地,可是不知道怎么办,合不合政策,政府给不给支持?我在想,我们能不能强制性的把那些抛荒地全部包给他们呢?‘洋博士、王同志,你们学历高,又在省委领导身边工作,听得多、见得广,你们说我们可不可以这么干?”
      刘星池眯着眼问道,眼里闪过一丝狡黠的精光。
      王文华立即接口道:
      “这可是涉及到农村农民的大政方针,我们怎么敢表态?”
      阳松没有答话,低头沉思了半天,沉声道:
      “刘书记、侯县长,197八年,ah凤阳岗村1八位农民冒着生命危险搞了分田到户,由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幕。
      我个人认为,改革就像同志所讲的,没有任何现成的道路可走、任何经验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一个村、几个村探索一种或几种抛荒问题的解决办法,我倒认为是一种不等不靠、积极主动的态度。
      有些事只能说不能做,而有些事则只能做而不能说。具体怎么办,还要靠你们自己不断摸索、总结。我们只是带着问题下来的普通调查人员,不敢胡乱猜测领导意图、擅自曲解中央政策,加之对基层情况又不熟悉,更不敢发号施令、瞎指挥。”
      “哦。”刘星池两眼霍然张开,笑道:
      “呵呵,我也就是说说而已。具体怎么着,还是得听地委、省委的,哪里敢瞎搞?哎呀,真不愧是‘洋博士啊,说出的话真是滴水不漏。”
      又一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了几步,叹息道:
 

250、初出茅庐 六 、当头棒喝 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