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阳松笑了:
“古书记,您这是考我呢。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基本上全都是大规模农庄型的,全机械化作业,专业化程度极高,种田的全是职业农民,农业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不到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他们的经验目前我们可学不了。但土地集约化、耕种机械化、农民职业化、农村城镇化这几点还是我们未来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大趋势。现在谈还为时尚早。”
古清明眉毛一挑,两眼精光四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四化?有点意思。但中国现在有八亿农民啊,我们能把他们‘化到哪里去呢?这可是一盘天字号的大棋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众人一时都陷入了沉默。
随后,古清明就内参清样中所涉及到孝康的问题与阳松做了简短交流,要求行署办全力配合阳松两人搞好调查。完了,古清明若有所思的看着阳松,突然问了一句:
“‘洋博士,听说你是我们县人?在江北经济学院读的本科?”
阳松心里没来由的“砰”然一跳,点点头。
古清明又仔细打量了阳松两眼,起身先去了。
等古清明一走,余华平立即笑眯眯的问阳松:
“‘洋博士,既然你是孝康人,这次来老家调查,怎么能这么见外呢?”
阳松愕然看着余华平,有点摸头不知脑。余华平笑着从口袋里摸出三块钱和一斤粮票,推给阳松:
“你看,你在老家吃了一顿农家饭,还自己掏饭钱?为这,a县的刘书记和侯县长差点被你怄死了。”
阳松笑道:
“花钱吃饭,天经地义的事,怄什么气?上面有规定呢。”
余华平不由分说的将钱和粮票塞进王文华的包里,笑道:
“两位就不要争了,谁出门还背着锅灶碗筷呢?下回我去省委大院找你,难道你就不能在食堂里请我吃个便饭?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嘛。家乡有难,你我这些孝康人难道脸上就有光、心里就好受?”
阳松被他暗示敲打,心里不是很舒服,笑着敷衍道:
“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啊。”
余华平却不依不饶,激动的满脸通红:
“我们有问题不假,但这是目前谁都难以解决的普遍性问题,为什么偏偏要拿我们当典型?我看这个廖焰纯粹是别有用心!挑毛病、找问题谁不会?当典型我也不怕,我现在急需要的是解决办法。谁要是能告诉我农民大量外流、土地大片抛荒、公粮水费难收、外出人口计划生育难做这些难题怎么快速有效解决,我就把他当祖宗供起来!就算是当个全国的反面典型又怕什么?!”
王文华敬佩的看着余华平,感慨道:
“要是所有基层干部都有您这个觉悟就好了。”
阳松内心却不为所动,经姜泰民这个在宦海里沉沉浮浮多年的前辈亲自教导了多年,他已经很难被大官吏的言辞所打动了。见余华
252、当头棒喝 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