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章 躬行中,感觉异样,必有妖孽。[1/2页]

雄魂——周易,我最浅显的感受 李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满腹经纶,等于无用,等于浪费生命。只有“满腹经纶”消化掉才有用。要想消化掉,必须经历磨难,才能成为自己的才华。能成为自己的才华,必须经历磨难而开悟,悟出来的道理,是说不出来的,只能自己感受。大道理能说出来的话,就已经丢掉了感受,更不用说写在纸上的文字描述。把“满腹经纶”消化掉,变成自己的感受,变成自己的精神意志,这才有用。
      我们的大道理,就是文化的通俗化,是传统文化濡养的结果。描述一件事物,往往有我们自己的文化在里边,因为文化通俗化后,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的精神意志。至少已经成为我们的观念。但是西方文化流入进来以后,往往我们的描述沾染了西方文化。到现在为止,我们的青少年和年轻人,往往对西方文化中国化的事物比较在意。我想再过十年,可能这种现象就会有质的改变,估计那个时候青少年和年轻人会把西方文化压缩到最低。就算这样,我们对事物的描述也不能说明它的全部,并且还带有很多主观的描述。不能表达事物的本质。就像电视,这个描述能够全面说明它的功用和本质吗?如果能的话,那么现在的电视呢?我们家新买了一台电视机,打开屏幕,上面有几个大字——我不是一台电视,而是一个大屏幕互联网生态系统。所以一件事物同样无法准确的描述,那个感受是描述不出来的。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能够准确而全面描述出来的事物。我们看到的事物,没有深入的话,可能只是了解一个表面。所以我们自己的感觉会骗自己;自己的眼睛会骗自己;自己的耳朵会骗自己······
      很多情况下都是想当然,自己给自己补脑。
      天地没有形成的时候,世间还是混沌的。在宇宙规律或者是自然规律的作用下。轻者上扬为天,浊者下沉为地。天地便形成,这个过程不是天地分离,天地永远不会分离。他们既想分开,又相互吸引。依照宇宙规律或自然规律,天地相互作用,万物便形成。自然规律或宇宙规律,就是经常所说的“道”。具体的道是个什么?有语言描述,有文字描述。那些只能让人记住一个大概,都是极其片面的。要想了解“道”是个什么,只有亲身感悟。因为描述的那一部分,缺失了感悟。其实还是上边的老话题,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样才能磨练自己,开悟自己,才能继承文化,也就是文化成为自己的精神意识。
      一句话,干就完了。这是开启智慧的方法。
      宇宙永恒的是规律,在永恒的规律之外,是遵循规律而变化的万事万物,从而产生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从事物还没有产生,就开始预料可能,施加对策,为自己服务,使自己和顺。这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我们能感受到还没发生的事情,对于还没发生的事情,当我们做出对策,而且比较有效果,那是多么玄妙的事情。对于我们已经经历过的事情,我们去体会它、感悟它,从其中感受到那个度。智慧不就是在实践中培养那个度的感觉吗?行事恰当的那个度,事物没有开始的预料、应对和事物已经发展或结束,我们对自己行事的度的感悟。这两者同出一处,都是为了开启智慧。非常好地为自己服务,进而为大家服务。为大家服务,这句话不是随便一个人都可以说的,这需要修为和境界,不然就是骗自己。修为到一定境界,自己的事情是能处理好的。能耐越大,责任越大,对于有修为的人来说是对的。没有修为的人,能耐越大,祸害越大。稍微离开主题了,其实我们说的是,事物未开始和发展或结束,我们这两者的态度,或者是对待两者的举措。这就是产生智慧的门户,妙不可言。所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对待自己能感受到的未发生但是即将发生的事物,我们要身临其境,看看自己怎样行事,最后使自己和顺。对于已经发生或已经结束的事物,我们身临其境去感悟那个度。这两者不管和自己有没有关系,我们都要去身临其境。感悟世间的玄妙,维持自己的幸福。
      幸福是最美好的,感觉也最缥缈,好像不好获得。其实幸福的获得,是需要修为的,这个修为就在不给自己带来灾祸和不顺。美好的东西都喜欢的,比如权、钱、色、名等,我们一直以来,表面上对这些都有不好的感觉,但是往往又是向这方面努力。可是为啥有不好的感觉呢?因为教育!因为大多数人不能做到适可而止,所以这些美好的事物成了一个人的毒药,成了罪恶之源。这是后话,我们要说的是,有让我们感觉美好的东西,就会有让我们感觉讨厌的东西。我们讨厌贫穷;我们讨厌被有权之人摆布。以前去办点事儿,很简单的一个事儿,他就是左右为难,领导都签字盖章了,小鬼不饶你。塞点儿小钱儿,立马就办了。不过如今这种现象大概没有了,感觉明显和过去不一样了。我们讨厌单身,谁都喜欢有一个既有外貌,又有才品的伴侣。我们讨厌默默无闻,名利名利,有名便有利。可是有很多人默默无闻,是他们心甘情愿的吗?是他们认命,是他们消极。适宜的事物让人感觉到快乐,有人不为名利,主动做出适宜的事情就是善良。相反就会有人为了名利做出不适宜的事情,这就是恶!有人品德很好,但就是人际关系不好,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就是完善了自我,而没有恰当地表达出来。表达出来的德行,总是让人很难受的。也就是“义”缺乏。其实一切一切的道理都在阴阳里面,阴阳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有的智慧,都在里面。
      所以无就会生有,有就会生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顺势而为,至于结果,交给老天爷。无为,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成有为。达到目的不一定去做,去做不一定能达到目的。相反,有时候不做反而能达到目的。或者是做看上去不相关的事情,反而完成了目标。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是那个更适宜而已。有功不占功,得到的比功大。占功,往往会失去更多。但是往往说的轻巧,身处利益,又割舍不开。所以要实践,才能真正领悟。
      历史的记录真真假假,真实的历史是啥?恐怕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接受的历史教育,可能有一天,因为考古的发现,而颠覆了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很久以前的历史教育,可能到现在觉得很多地方都生硬做作。历史的记录者可能因为迫于压力,而记录不真实。有可能是来自当权者的压力,也有可能是来自自己价值观的和人生观的需要。其中儒家也有了可能为了劝人行善或是为古人讳,或是不想人们看到太多的黑暗血腥,就像父母不想让幼子看见太多的丑恶一样。然后在记录历史的时候,就撒了几个小谎。当有力的证据出现的时候,儒家的谎言被揭开的那一瞬间,儒家不免有些尴尬。就像我们一直被教育形成一个观念。
      说几个震撼心灵的历史故事,以前读历史,有些地方总感觉生硬,现在明白了为什么。一直以为舜把帝位禅让给了尧,后来发现《竹书纪年》里记载,是舜把尧囚禁了,自立为帝。还不让尧的儿子丹朱见父亲。还有形象光辉高大的贤相伊伊,其实是把自己的主子流放后,自己称王。后来主子太甲回来杀了伊伊。而根据《史记》所记载,商朝太甲被伊尹囚禁3年后,伊尹见

第21章 躬行中,感觉异样,必有妖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