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对于古代律法,在这里只总结一下。首先是贯彻彻底,关键是王公贵族遵守律法。其次是法外开恩。法外开恩是讲情和理。合起来就是情、理。法。律法的健全就是根据实际情况修补律法,在完全遵守律法和法外开恩这两个过度的地方找见一个恰当的范围来执行。不管怎么做,最后达到一个家庭和社会和顺的体验。一切一切的策略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最终找准时机去执行这个策略。不顾实际情况,不管时机不时机,最后弄的很糟糕,完全是自找麻烦。所以符合实际情况去执行的就是好的。不管健全不健全,只要是日新月异地发展就是好的。律法面前人人平等,非的上边的人遵法。
      平等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境界;还是一种人文精神。平等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物质上的平等不一定是好现象,原始社会平等分配食物,这是最要命的事情,不平匀分配,这个族群可能就生存不下去。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再平均分配,就严重阻碍了发展。如果物质上完全平等,那就等于丧失了一部分幸福的因素,毁了一部分人。如果非要说物质上的平等的话,就是对物质没有特权,以前皇帝才能享用的,现在人人可以享用。这就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那句话,根据实际情况干事情。朝廷官员的特权,能为大众服务,为国家奉献。为什么不要特权呢?!一提到特权总是有不好的感觉,就是因为封建官员,手握特权干私事,甚至干坏事。帝国赋予他的权力,变成了自己的权力。封建社会这是不能消除的,因为帝国是家天下。臣子呢?往往也会把朝廷的东西当成自己的东西。朝廷给他的官职,就成了他自己家的官,朝廷让他管理的单位,就成了自己家的单位。谁不听话,他就实行家法。这不是好多朝廷命官及其家属发出的怒吼吗?!当权力成了自己的,朝廷管不了他,那就该老百姓遭殃了。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为了树立官员的威信,久而久之形成了当官的高人一等的固有观念,草民见了朝廷命官要跪拜的,因为这些命官见了上级也是要跪拜的。大多数读书人就是奔着这个去的,有多少人是为了做学问而去读书的呢?当然读书首先想到的是,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先让自己和家人过的好,这才是顶大的一个学问。
      “平等”这种思想怎样形成大多数人的性格?其实还是传统文化的濡养,复兴传统文化,可以实现很多内容,当然包括“平等”。心神安泰,以一种

第28章 律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