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0章 利益牵动一切美好[1/2页]

雄魂——周易,我最浅显的感受 李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以前说过,“和”的状态是一个人的最高利益,是唯一让人感到幸福的利益,这个利益就是自己内心深处最缺的利益,对于自己来说,这时至高无上的。我们要有刚猛中透着谦逊的高贵品质,自己才会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利益最大化,填补了内心深处所缺少的东西,才会真正地幸福。
      彪悍的人以强大的克制力,克制自己的任性,注重自己的影响,深刻地理解人性,使自己的行为不与大家性冲突,顾忌大家的心情,表达出来就是谦逊。懦弱的人表达出来不是谦逊,而是胆小怕事。一旦这个懦弱的人,突然间强大起来,他就会变得不可一世。如果一个懦弱的人,不管自己变得强大与否,都保持谦逊,那才是真正的谦逊,是不是谦逊不要骗自己。谦逊是自己用巨大的力量,把自己的心磨得圆润。也是经历苦难的修复。谦逊是长期修为而成的一种品质,是自己的习惯,也是自己的思维定势,更是自己的精神本质。前面的章节也介绍过,谦逊是历代大贤最为推崇的一种高贵品质,没有之一。一个人磨难和艰险中,要想实现自己想要的生存状态,才会练就一副谦逊的心肠。人都是懒惰的,还都想唯我独尊。要不然为什么历代会发生,为了皇权亲血骨肉之间都能相互血肉横飞,所以自己也想要那种唯我独尊的生活,只是自己的资本与现实环境不相匹配,才不断地约束自己,让自己尽可能地顺利,利益最大化。
      因为自己的巨大能量有谦逊这个基石,也就是彪悍中透着谦逊,所以自己就能到达每一个角落,甚至进入人们的内心世界都是轻而易举的,自己所处的环境哪有不安定顺利的道理?自己的这种品质肯定会引起高层的注意,他会默默地观察你,他可能就是你一生的贵人。他会成为你的精神导师,也可能成为你的护佑者,也有可能成为你脚下的巨人的肩膀。有朝一日,自己也将会成为那个高层的贤者。谦逊不要盲目,不适宜的情况下是该争则争的。谦逊是为了“和”,如果谦逊破坏了这种现状,那就要奋勇力争的。
      我们都生活在世俗当中,每天所做的大都是小事情,所有人大概都是在这些小事情上过完自己的一生,人生就是许许多多个俗气的小事情。为了活的有些品味,把俗气的生活,尽量的活得雅气一些。雅是奢侈品,沾一点就可以让俗气透出美丽。俗气是必需品,因为我们靠他生活。太雅了,没法活,也享受不了人生的乐趣。太俗了,那只是活着,而不是活得美丽。谦逊就是一种高雅而朴实的品质,他能让一个人,透出一种高贵。但是弱者的谦逊,往往让人可怜,或是更让人看不起,当然也有令人感动的时刻。所以人要活得强大而谦逊,我们的生活才能顺利,生活顺利不是没有麻烦,而是我们路过时,麻烦自动就走开了。就像破冰船,路过的地方,就变成了便于航行的水面。而谦逊就是这样的破冰船,世俗中的点点滴滴就是冰。所以谦逊而长进的人,不管去了哪里都不会太差,都会不知不觉中得到最大的利益。在我所写的内容中,总是不厌其烦地介绍利益的含义,因为怕大家误解我的“唯利是图”,也是因为利益是世界上唯一让一切美丽的一个目的。我所说的利益,是我们中华民族追求的最高目标,这个利益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就是“和”。对于世界来说,就是“世界大同”。
      谦逊是刚毅地顺从人性,也就是刚毅地顺从天理。强有力地约束自己,表现在人生中的点点滴滴。当有一天,自己能够趋吉避凶,人生越来越安顺,那么自己肯定会为自己的修为而骄傲。
      贤能的人,修炼自己的品行,为了自己的愉悦。他不断地修炼,周围的人不断地感受到品行高尚给人带来美丽的感觉,不知不觉影响到了周围的人。就像风不断地刮过来,万物都会因为风的到来而顺从于风。
      谦逊是内在的一种品质,是阳刚英武的最高境界。人在微末的时候,往往阳刚不足,谦逊有余,总觉的自己人微言轻,最后导致自己优柔寡断,错失良机。所以人在微末的时候,要不卑不亢,瞅准时机,干就完了。不卑不亢这种状态,不是容易的,这需要遵循天道的智慧和内心的修为。古时候有一个王朝的皇帝病死,后宫没有子嗣的妃子被遣散,其中有一个妃子带着仆人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了大雨,他们在一个地方避雨。这个时候也有一个健壮的男人过来避雨,这个曾经的妃子看见这个男人,虽然身着破衣烂衫,但是不卑不亢。后来这个女人就带着万贯家财,嫁给了这个男人,这个男人就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郭威在弥留之际,把皇位传给了这个女人的侄子柴荣。郭威把皇位传给柴荣,还不光因为柴荣是这个女人的侄子,还因为柴荣是一个能担当大任的人。郭威还有一个故事,在郭威生活的地方,有一个屠户横行霸道,郭威仗着自己人高马大,去羞辱那个屠户,屠户逼急了,拔出一把刀说,郭威你有种拿这把刀杀了我。郭威二话不说,拿刀就捅了过去,把那个屠户捅死了。官府把郭威逮捕了,可是当地最高长官听说郭威行侠仗义的事情后,便悄悄放了郭威。
      谦逊不是自卑的表现。地位低下的时候,人的谦虚,往往被看做是自卑的表现,或被看成阿谀奉承。我们要像祭祀神明一样,不要骗自己地去做一切自己想要做的,保持谦逊,就会不卑不亢。虽然一时困顿,但是自己的斗志还在,还有美好的明天在等着自己。经过以上的磨难,自己在成长。当自己的地位足够强大的时候,这个时候自己的内心也足够强大了。恐怕往往是不能真诚地谦逊的,谦逊的行为当中总是透着那么的不谦逊。我有一位朋友,为人非常好,是我见过的人当中,为人最好的,在我的眼里不可挑剔,就算有个小问题,都可以或略不计。但是他的好几个亲戚和我说过,人太高傲,好像看不起人。我觉得,我的这位朋友作为一个成功者,自带着一种优越感,难免让亲戚多想,这就造成了关系不好的局面。
      古时候天子率领诸侯打猎,猎获的猎物分三等。射中猎物的心脏的为一品,射中猎物腿的为二品,射中猎物肠子的为三品。一品猎物可以作为贡品,祭祀神明。二品猎物可以宴请宾客。三品猎物,自己留着吃。这就是谦逊中正,正当其位。谦逊也要与自己的地位相匹配,换句更恰当的话说就是,要与现实状况相匹配。才不会引来灾祸,才能安心地积极奋发而勇往无前。阳刚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保持中正,才能真诚地谦逊,自己得到的利益才会更大。明朝猛人王阳明,获得一个天大的功劳,就是灭了宁王叛乱。但是在王阳明心里,平叛是为了天下百姓免遭涂炭,并不是为了自己争功劳。当有个权监来和他分功劳的时候,王阳明真诚地拱手相让,大大地感动了这个太监。那个时候,王阳明是大家都敬佩的人,谁和王阳明作对,都是行不通的,是众望所归的一个人。所以在自己行事的过程中,遵循天道,中正谦和,行事前要给大家打预防针,免得有所纰漏。没有告诉大家军规是什么,就去执行军规,这就是暴行。一个团队行动后,总要总结经验的,有利于下次获得最大利益。我们经常能在影视作品和文学小说当中,看到当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其中就有平常好好经营,战斗后好好地总结。我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是也听家里老人讲过。其实最大的谦逊,就是对伟大事业的一种敬畏。
      如果自己足够强大,而态度非常谦逊,与现实环境不相匹配。就像是一个人在自己祭拜神明的时候,还得让人侍候着洗脚,这就不可饶恕了。
      重要的话说三遍,谦逊是历代大贤最为看重的,唯

第40章 利益牵动一切美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