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撤退叫胜利,有一种占领叫失败。这是谍战大剧《潜伏》的台词。人在乱世,不知不觉小人将要当道,从根儿上已经腐败,虽然表面祥和,但是聪明的的人开始退避。根儿上腐败,不绝不动,说明当权者无动于衷,浸醉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不觉危险的降临。贤者也不知不觉地退避,润物细无声。不知哪一天,烂到无法收拾。用,无可用之人,周围竟是奸佞小人。对于贤者来说,此路不通,当然绕道,不然前面就是万丈深渊等着自己。在这个大环境中,虽然不能一展抱负,施展才华。但是隐退山林以后,整个天地都是自己的,可以在这里施展才华,享受自己的人生,也是人生一得。隐士,必然内心有所止,才有归隐之心。不提前任归隐,怕是自己由不得自己,涉险其中,以招大祸。归隐之后,还要生活,住宿安全而舒适,吃食美味,衣着自然。这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才能,不要活的像个乞丐。所以对于天下有所止,对于自己的生活处境,奋发进取。能上得了天堂,也能下得了地狱。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溶于当下,和顺而为。明朝贤者王阳明,被贬龙场,蛮荒不开怀之地。王阳明教当地人生活技能,修房盖屋,然后传播自己的思想,这些野蛮人都成为有文化的人,心系王阳明,众人与王阳明尤为一体。
盗亦有道,小人也有自己的道,不然不能富贵长久。所以小人也有所止,贤者严格要求自己,但是不能讨厌小人,因为会招致灾祸。山高止于地,再高也高不过天。我们走向大山,天自然而然退去,是大山遮住我们的目光。山就是山,天就是天。无能的落魄者,永远体会不到满腹能耐的落魄者的心胸。
该退守,则退守。为的是和顺。关键在一“时”,早不可以,迟也不可以。守住时机,才能趋利避害。
越王勾践战败,做了吴王夫差的奴隶。越王勾践受到吴王夫差的百般羞辱,越王勾践为了活命,以图东山再起。做出一番忠心奴才的样子。有一次夫差闹肚子,勾践尝了夫差的粪便,真诚而恭顺地说出了身体状况。一国之君受到很多非人的待遇,自己的臣子对自己的惨遇永远不会忘记。最后越王勾践骗过吴王夫差,回到了越国。在范蠡和文种的辅佐下,越国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城廓高筑,军队锋利。时机一到,击败吴国,夫差蒙面自杀。范蠡和文种功成名就,以享富贵之时,范蠡离开了越王勾践,范蠡离开之前,让文种也离开,但是文种有很多割舍不开的东西,最后越王勾践逼迫文种自杀。越王勾践怕像范蠡和文种这样锋利的剑伤了自己,再说范蠡和文种也没用了。越王勾践自己惨不忍睹的过去,这些一起吃苦的臣子是见到过的。范蠡了解越王勾践,通达人情世故,也能当断立断。
归隐退避的时机要准,还有当断立断的心胸,一入江湖深似海,该退隐的时候,割舍不开一些东西,等到艰险临近,奋力想退的时候,已经迟了。千万不要轻举妄动,越表现出来退隐的意愿越危险。等待时机,一击必中。关键是咋样等待?很好的一个比喻,自己等待的状态,就像是自己裹着黄牛皮,在危险中等待。这是啥意思?!黄,就是中正。就是自己的行为对环境来说恰当而心无邪念。牛,任劳任怨,能量巨大。皮,就是非常有韧性的束缚。自己处在艰险当中,无法隐退。对于当权者,当然要有被黄牛皮裹着的状态,才能让当权者愉悦,愉悦则顺,顺则信,自然而然,不露痕迹。因为自己的全家性命,都是当权者一句话。我们这样的奴性,是为了活下去,规避危险。等待时机,一击必中。还是越王勾践的例子,身处吴国为奴,就是这种状态。等待还要注意外在,本来想隐退的,可是牵挂一些东西,没有走成,以致危险重重,既然走不了,就要蓄养自己家的人气,以安当权者。好像要好好过日子,但是都是一些和自己没有亲情的劳力和奴婢,自己生活方便,断然离开时也不像亲人一样牵肠挂肚。当隐退的时候,立马隐退,能够断掉自己所好,犹如忍痛割爱,亲身经历过忍痛割爱,才痛的真切。没有什么可以割舍,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恰当的时机,隐退的自然而然,毫无牵挂。再上一个境界,或是另外一种情形。隐退就是一种解放,犹如鱼入大海,飞龙在天。关在笼子里的老虎,突然出笼,可着劲儿的撒欢!没有什么割舍不割舍的,完全心系外边的一片天地
第49章 退而锋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