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荆轲是四大刺客之首,却偏偏是一位失败者。而他能成如此的地位,不得不说还是沾了始皇帝陛下的光。在秦始皇战绩彪炳的一生中,也绝少有这样狼狈的时刻,众目睽睽之下被人逼得绕柱而走,这也可能是他一生中距离死亡最近的一刻。
      当然,最后他还是失败了。在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面前,他就像一块儿又臭又硬的石头,差点儿把车轮别离了轨道,当然最后还是被无情地碾成了粉末。这种呕心沥血,最后却功亏一篑的情节,最是叫后人扼腕叹息。
      对于荆轲刺秦,后世当然是分为了两种看法,一种是称赞他‘士为知己者死,舍生取义,不避汤镬。另一种自然是讲他不知天时,讽刺他眼高手低,给燕国招来祸患的。
      毫无疑问,荆轲刺秦确实把秦王给惹毛了。明明也没打你,当初说得好好的,你纳土来降,我保全你宗庙,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你偏偏不珍惜,不珍惜也就罢了,还偏偏敢来撩拨我,那不是找死吗?于是推论出来,荆轲刺秦,不仅没有保全燕国,反而招致了燕国的灭亡。
      这种看法我认为是不妥的。可以说燕丹和荆轲的谋划加快了燕国的灭亡,但若是说招致,那太看得起荆轲了。刺秦计划是一个危险的计划,其中有巨大的风险,也可以说是一个以国家命运为赌注的赌局。赌赢了,天下局势大变,燕国得以保全;赌输了,那就就得完蛋。燕丹既然想要不同寻常的报酬,就得有不同寻常的赌本。遗憾的是他的运气不怎么好,所以最后输了个精光。这也是人之常情,因为嬴政这一辈子,除了死亡没干赢,剩下的都叫他打趴下了。
      当时秦国

卷后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