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外蒋有吕姓、斯姓等,而主要就是蒋姓。
      民风就是团结,路过姑婆(姑奶奶)家门口,姑婆已经迎出来了,吕国奎哥哥与国凤姐姐也在。
      姑婆把大孙女与大孙子带在身边,这个与张伟的爷爷奶奶一样,张伟与姐姐也是一直搭在爷爷奶奶身边的,别人都说是爷爷奶奶看姑婆的样,因为带在身边就比较亲热。
      似乎是玉玉回家告诉她外公(就是张伟爷爷)了,因为爷爷也已经走过来了。
      关于蒋村与游东白山,陈泉永老师就专门写过散文,大家可以先看看。
      ▉▉▉▉▉▉
      曾经东白山中游(散文)陈泉永作此博文包含图片(2013011517:38:42)转载▼
      标签:马一样陈泉永中游山谷散文
      应当说,我的外婆家诸暨斯宅的蒋村是整个东白山麓的一部分。小时候在外婆家时,老是听大人们说到东白山顶去看日出,那里的日头空(太阳)有米筛(一种竹制家具,有一米直径)那么大,还有的说有薄蓝(一种竹制家具,有两米的直径)那么大,便勾得我们小孩子悻悻然。几次要求去东白山,但总是遭到外婆和舅舅的坚决反对!“山中有蛇虫八脚,山谷有毒风恶雾,小孩子是断然不行的”!外婆斩钉截铁的说。
      有像米筛和薄蓝那么大的太阳,实在勾出我的兴趣,总想亲眼目睹一下!
      那时我好像正在上小学的年纪,便约了几个表弟急匆匆不知天高地厚的想上路直奔山巅,无奈只是路途实在遥远,记得有一次竟到了凉帽山,被外婆派来的追兵捉回。稍大一点,舅舅曾带我过里蒋村到山岔、白露口、藤绕树等地,就是没有说要去东白山。但是,里蒋村口大樟树下的凉亭、水磨房、祠堂,给我的印象极深!这里的几颗大樟树极有些年头,直到今天还郁郁葱葱,当年这里有个水磨房,还有一个祠堂,祠堂已经成为学校,带有山里人特有的那种朗朗书声的乡音点缀着山里人的文脉。
      记忆最深的是树下的那个穿洞凉亭,凉亭沿江而建,记得都是用鹅卵石扣凑起来的石弹路穿过凉亭。两排石凳,供过往行人休息而用。夏秋时节,好心的村民在这里供有木桶装的凉茶,七八个用竹节做的那种有柄的舀水竹管插在凉亭的木柱子上,好像北方人卖糖葫芦的那种式范。行人口渴时,拿个舀水竹管,从木桶中舀上一管凉茶,一饮而尽,直呼爽快!还有十多双草鞋,也挂在木柱上,供那些过往的困难得连草鞋也买不起的山民们无偿使用。凉

第491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