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吐了一日,第二日便是适应了船上的颠簸,能坐起来自己吃饭了,脸色却不大好,还是苍白的没有什么血色。
叶珑开了药,连煎药都不用,凡事都是许彦津亲力亲为,十分殷勤。
至于叶珑放的鱼竿,在一无所获之后就换成了笼子,倒是抓了好些的河虾上来。
水路要比陆路快的多。
易衡觉先行派去探路的探子也回来了,下一站是江南的诸暨。
“属下先行打探,诸暨的赈灾事宜都如常进行,灾民们也大多有了新的谋生的差事。”
“并无什么不妥之处。”
侍卫汇报道。
这个结果对易衡觉来说并不出乎意料,他将手中的书翻了页:“诸暨的徐大人,是个刚正不阿的,人也得力,自然是没什么差错的。”
可不似陈县令需要易衡觉亲自动手收拾那群人。
“冀北那边也来了消息,说是白清贵已经被判了刑,没收的田产铺子都冲了公,灾民们如今也都领了银子,重新有了营生,一片祥和。”
易衡觉微微颔首,这倒是个好消息。
两日后,主任到达了诸暨。
船停靠在了码头上,当地主事的巡抚徐大人亲自迎接。
此人似乎与易衡觉是旧相识,看着也不过二十左右,一见到易衡觉就相谈甚欢。
在队伍末尾的叶珑同安乐一起,像是寻常的丫鬟一般。
“这么年纪轻轻的,就成了巡抚啊。”叶珑不禁感叹道。
并且这诸暨是富饶之地,能成为这里的巡抚,不是能力出众,就是背景过硬。
安乐踮着脚看了看,想起了往事:“这个徐清林,是前几年的状元,我父……父亲十分看重他,一直说他文章写的好。”
“曾经和易衡觉一起跟过晏太师做事。”
经安乐这么一说,叶珑恍然大悟的点点头,难怪二人认识了。
那诸暨一站,应当比先前要省心的多。
易衡觉一行人都是着便装,行事低调惯了,也没有那么大的排场。
然而跟着徐清林进了城之后,城内的百姓都对徐清林十分熟络热情,看的出来,徐清林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没去驿站,反倒是去了一家客栈之中,客栈内所有的客房被他们给包圆了。
“本应将驿站收拾出来供侯爷休憩的,可是驿站内如今住着的都是流离失所的孤寡老人,烦请侯爷在这客栈中歇息了。”徐清林带着几分愧疚说道。
“无妨,徐兄客气了。”
“河堤修剪一事,下官听闻侯爷有良方,在冀北修建的时候效果显著,此番还请侯爷指点一二。”
说着,徐清林凑近一步:“这修建河堤,中间出了些岔子,侯爷歇息后还请随下官去看看。”
闻言,易衡觉也不耽搁,带着李伏昆就说要去河堤了。
叶珑让其余的人先行休息一番,将安乐给送回了房间。
“这些日子你晕船,看着脸都瘦了,如今到了诸暨,可得好好的补一补。”
“不然等回了京城,圣上见你消瘦,还以为是我们苛待了你。”叶珑打趣道。
安乐推开窗户,这脚踩在实地上的感觉真好,可比在船上软绵绵的舒服多了:“父皇要是怪罪,我就干脆赖在你们侯府,吃回来后再回宫去。”
这房间坐北朝南,推开窗户就是大街上的景象,虽说是灾情刚过不久,可看街上繁华的,像是丝毫没受影响。
足以见这位徐大人的精明能干。
“我从前听宫里的虞美人说,江南水乡温柔多情,这诸暨更是风景迤逦,果然没错。”安乐站在窗前说道。
“皇帝曾经南巡,怎的没带你一起?”
说着此事,安乐就颇为惋惜的叹气:“当时刚学骑马,一不小心摔了腿,没去成。”
继而她又展颜一笑:“可是如今来了,可得好好的玩一玩。”
不是跟着父皇一起来,反倒是多了许多方便之处。
河堤的景象与城内大不相同。
&nb
第二百四十二章 到达诸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