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1939式37毫米(1。5寸)高射炮,射速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
下的敌机最多,很受志愿军官兵欢迎。但是炮弹供应不足,尽管把国内苏式装备[搜索最新更新尽在zhui]
中20个师的37毫米高射炮弹调运到朝鲜,仍然供不应求,这是停战前唯一没
能按规定基数配齐的炮弹。1954年中国将这种高射炮仿制出来,定名五四式
高射炮。苏军在战后的1947年研制出了В47双管37毫米高射炮,但是它
的图纸没给中国。后来中国自行研制的双管37毫米高射炮于1965年定型,
称为六五式高射炮。
苏德战争前,苏军装备了1937年定型的45毫米反坦克炮。但在战争初
期的使用中,发现这种炮无法击穿德军坦克前装甲板(70毫米)。于是,苏联
1943年又研制出57毫米反坦克炮(3n2型)。随着德军不断推出新型坦
克(虎式、豹式重型坦克和斐迪南自行火炮)并投入战场,苏联也在1942年
研制出76。2毫米加农炮(3nc型),在反坦克作战中效果良好。重型加农
火炮需要牵引,在战场上机动性能差,而在履带车底盘上装设固定的重型加农炮
成为自行火炮,其优越性就充分显示出来了。1942年以后,苏军陆续装备了
122毫米、152毫米、100毫米、85毫米自行火炮,支援坦克和步兵作
战,战果优异。对这种武器,二战中中国译名为自动推进炮,刘伯承译为自行火
炮,台湾称为自走炮,都是指履带车上的固定火炮。
苏式57毫米反坦克炮,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使用中战果不佳,因为远距
离使用这种反坦克炮的战机少,又需要牵引机动,在近距离作战还不如国产的五
七式无坐力炮。但苏联在提供给中国的60个师的武器中,仍然将这种炮作为制
式武器编入独立反坦克炮营。中国按苏联的图纸生产,于1955年仿制出来,
定名为五五式。不久以后,决定改用苏式76。2毫米加农炮取代。
76。2毫米加农炮(60个师的装备中每个炮兵团装备1个营,12门)
在朝鲜战场上可用为炮兵群中的制压、支援火炮,射速快,较受欢迎。中国于1
954年仿制出来,定名五四式加农炮。但这种武器也是苏军淘汰的。苏联在1
948年研制了一种新型85毫米加农炮,重量轻,性能优越,取代了二战中的
76。2毫米加农炮。1955年苏联才将新型加农炮图纸给中国,中国195
6年仿制成功,逐渐取代了76。2毫米加农炮。1957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
130毫米和152毫米加农炮图纸,中国1959年仿制出来,称为五九式加
农炮。
苏联的1937式82毫米和107毫米迫击炮、1938式120毫米迫
击炮,都提供给中国,并用在了朝鲜战场上。此前中国可以生产60毫米和82
毫米迫击炮,太原阎锡山的兵工厂还生产过一种迫击炮,叫150毫米臼炮。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大量使用国产的82毫米迫击炮和炮弹。苏联于1
952年把82毫米、107毫米、120毫米迫击炮图纸提供给中国,107
毫米迫击炮是可分解用骡马驮载的山地迫击炮,中国只生产了一部分。制式化时
期,82毫米迫击炮为营属迫击炮,120毫米迫击炮为师属炮团、团属炮营火
炮。中国按苏联的标准,1953年仿制出82毫米迫击炮,1955年仿制出
120毫米迫击炮。1955年1月苏联把1943年式160毫米迫击炮图纸
转让给中国,中国1956年仿制成功。但160毫米迫击炮笨重,射程不够远。
60年代后,中国自主研制开发,除生产出新型120毫米迫击炮外,还研制出
性能更好的100毫米迫击炮。
沙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能生产122毫米、152毫米、203毫米、
305毫米榴弹炮。十月革命后改进,生产出1937式加农榴弹炮,1938
式122毫米榴弹炮,1943式152毫米榴弹炮。1951年10月徐向前
在莫斯科谈判时,苏联答应提供152毫米(6寸)口径榴弹炮以下的苏式枪炮
图纸。中国于1954年生产出仿苏122毫米榴弹炮,1956年仿制出15
2毫米榴弹炮。但苏联没有提供给中国加农榴弹炮图纸,中国在1966年自主
研制出了152毫米加农榴弹炮。
苏联提供的第一批高射炮图纸,除单管37毫米炮外,还有85毫米、76。
2毫米高射炮,构成高、中、低对空火力层次。但在朝鲜战场,野战85毫米高
射炮和76。2毫米高射炮因人工操作,特别是人工标定爆炸引信,延误时间,
又不准确,故而打下的敌机少,只是对敌机构成威胁。由于敌机飞行员每次飞行
都在航图上作出中国高射炮火力配置的标记,志愿军便采取游击方式,经常转移
高炮阵地,使敌飞行员以为到处都有高炮,出航时顾忌颇多。
对用于城防的85毫米高射炮,苏联研制出计算机自动指挥系统,可使数门
高射炮同步联动,自动测定方位角、高低角,标定爆炸引信,指挥员只需按电钮
发射。1954年6月,苏联主动向中国提供这种新型85毫米高射炮图纸,1
954年12月又出售给中国c19型100毫米高射炮48门,装备了2个团。
1955年4月,苏联还向中国出售过c60型57毫米高射炮64门,装备2
个团,并转让生产图纸,而这是40年代后期苏联新研制的产品,性能更好,也
配有自动指挥仪。于是,中国先仿制了57毫米和100毫米高射炮,1959
年仿制成功,当时没有仿制85毫米高射炮。60年代末,考虑到100毫米高
射炮的重量过大,不适合江南水网较密的地形,又开始研制85毫米高射炮,1
972年定型投产。
关于坦克和自行火炮。t34中型坦克在二战中是十分优异的坦克,德军将
领曾建议德国仿制。但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这种型号的坦克同美国的26、
46坦克相比,就不占优势了。1947年,苏联在t44坦克(未成批生产)
的基础上研制出了t54坦克,50年代初又研制出可防原子武器的t55式新
型坦克,于是就把t54坦克的技术资料转让给了中国。在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期间建设的坦克工业中,作为中国工厂的首批产品,装有100毫米口径炮的五
九式坦克生产了出来。在苏联提供给中国的10个坦克自行火炮团中,有60辆
nc2和nc3型重型坦克,这是二战后期的产品。战后苏军装备了nc4新型
重型坦克,在十月革命节莫斯科红场检阅中出现,使外国来宾耳目一新。这种新
产品没有提供给中国。10个坦克自行火炮团中还有40辆cy122自行榴弹
炮,是苏联1943年的试验品,在t34坦克底盘上装122毫米榴弹炮。这
种炮弹道弯曲,而支援坦克作战需要初速大、弹道低伸的加农炮,因此苏联即停
止生产,改产122毫米加农炮装在nc2坦克底盘上,即为122毫米自行火
炮,射程20公里以上。
朝鲜战场自1951年夏战线稳定后,坦克已不能发挥其快速突击和机动的
特点,只能使其火炮发挥作用。美国陆军师中编有149辆坦克,除曾以小编队
短距离出击外,多是以个别坦克在前沿作固定发射炮使用,因坦克炮初速大,弹
道低伸,弹丸出膛速度快于出膛音响,往往是击中目标爆炸后才被得知,对志愿
军前沿阵地守军威胁很大。而nc重型坦克上的122毫米加农炮射程远,用来
打敌军前沿的固定坦克效果很好,迫使敌前沿的固定坦克不得不转移阵地。据苏
军坦克团官兵讲,二战中这种nc-2重型坦克在紧急情况下要自行炸毁,以免
落入德军手中。但这种坦克苏联只卖给中国60辆,后来中国又在旅大有偿接收
了18辆。
而60个师的76。2毫米自行火炮是1942年在苏军中试用的轻型火炮,
以t70轻型坦克为基础,在其履带底盘上装76。2毫米炮。按苏军经验,2
~3辆坦克作战需1辆自行火炮支援,其火炮威力要大于坦克炮。德军入侵苏联
时使用的3型坦克(装37毫米炮)、4型坦克(装75毫米炮),在t4坦克
(装76。2毫米炮)、kВ重型坦克(装76。2毫米炮)面前处于劣势,后
德军在1942年把虎1重型坦克(装88毫米炮)投入战场,使苏t34、k
В坦克受到威胁。苏军于1943年在t34坦克上改装85毫米炮,并以kВ
重型坦克为基础研制出nc1重型坦克,也装85毫米炮,但对付德军虎1型坦
克仍然不占优势。于是1944年苏联推出了装配122毫米加农炮的nc2重
型坦克,使德国虎1型坦克失去了优势。
苏联在1942年试制出76毫米自行火炮,因火力小于t34的85毫米
炮,于是用nc2重型坦克底盘装122毫米加农炮,制出122毫米自行火炮。
同时,苏联还推出85毫米、100毫米、152毫米自行火炮,用于支援t3
4和nc2坦克作战。而76毫米自行火炮则改用于支援步兵作战。
在卖给中国的60个陆军师的装备中,苏方确定的坦克自行火炮团配置为t
34
苏俄军火坑您没有商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