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一十五章 君臣、父子[1/2页]

宋仕妖娆 何时秋风悲画扇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之望抚掌大笑,“李少监是明白人。”
      李凤梧苦笑,“也算不得明白,叔公张浚致仕前,曾言此于我。”
      吴璘讶然,“张相公致仕前有此想?”
      张浚是绝绝对对的主战派,连他都有了这种想法,倒是让自己讶异的很。
      李凤梧点点头。
      吴璘沉默了一下,“张相公此言不差矣。”
      王之望点点头,“事实上老将军,你我,甚至于李少监这位新晋的天子宠臣,大家心里都清楚,大宋目前真没有能力北伐恢复江山,前年去年两次宋金大战,国库耗损一空不说,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并不是很划算。”
      吴璘没有说话,作为武将,有些事情他不能说。
      李凤梧点头,“大宋之积弊不除,几无北伐成功之可能。”
      王之望点头叹息,“所以主和,所以苟安,所以才会出现只把杭州作汴京的说法啊。”
      吴璘更沉默了。
      大宋积弊,冗兵、冗费、冗员。
      三者中,冗兵和冗费,自己最为清楚,比如一方守备兵马,名义上有一万,实际上能有六千就不错了,几乎有一半的空饷,剩下还有一千左右老弱病残。
      这样的军队,谈恢复江山?
      再说冗费……各种国库拨发的经费,几经辗转,最后还有多少能落到实质?
      想到这吴璘甚至有点惭愧。
      自己也不是没从冗兵冗费中获取好处,要不然一大家子数十口人,怎么可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从这方面来说,主战派的武将,多少不是怀着某种心思。
      因为打仗,武将才能发财,才不会被官家忽视。
      李凤梧长叹一口气,“社稷半寸,君王图兴,然朝堂已无北进臣子。”
      王之望接口:“叹我朝堂没了王安石,没了范仲淹,也没了韩琦富弼,我王之望虽然也想辅助官家励精图治,一心主和而谋后动,然而终究是能力有限啊。”
      吴璘也叹气,“雄师之中,也没了岳飞,韩世忠……”
      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自己能一生无败绩,一者是搭了地利和天险,一者是川陕本来就不是金国重点进攻方向。
      论武略,自己是真不如岳飞和韩世忠。
      社稷,君王,臣子。
      这是大宋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念及此,吴璘之心越发颓败,生出的隐退之心越发坚决。
      看了一眼李凤梧。
      遥想此子,建康抗旨走入仕途,使金不辱使命,高中探花,如今又大理成功归来,此子之轨迹,俨然有我大宋明珠之兆。
      也许有一天,这一子能成为我大宋恢复江山的定鼎。
      于是又有些欣慰,“未来的朝堂,未来的江山社稷,未来的辅助官家,还要多仰仗李少监和王学士了。”
      李凤梧笑了笑,“我自当呕心沥血于朝堂,边疆军伍,老将军且看外面,有六千铁骑纵江淮大破拐子马和铁浮屠的李睿,有四千破一万的大宋尖刀亦有涅面恶鬼之称的宗平,还有死守襄阳功成的卢震,更有辅助庆王赵恺守下安丰军取得大捷的辛弃疾。”
      停了一下,忽然间意气风华,“经数年后,谁敢说我大宋无北进之臣?”
      王之望笑而无声。
      吴璘却倏然动容,忽然对李凤梧做了一个揖,“愿得此一日。”
      ……
      ……
      使团回大宋,很快沸腾了大宋朝野。
      早有加急快报送回临安。
      这一日的德寿宫里,赵构和吴太后正在赏玩歌舞,听得太监宣声皇上驾到,两人并无多想,只以为是寻常请安探视。
      待赵昚见礼之

第二百一十五章 君臣、父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