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0325章 金毒灼魂[1/2页]

少帝成长计划 中丞佐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得不说的是,作为汉室官方御用忽悠专家,许负的‘专业能力,甚至不比作为后世人的刘弘低多少!
      正武元年夏四月,刘弘秘密召见许负之后的第三天,长安城,便被一个极具轰动性的舆论所席卷。
      ——陛下偶有所梦,见高皇帝之灵因金毒而灼伤!
      一时之间,大半个长安城,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都陷入了无以复加的恐惧之中!
      华夏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上,较之于其他时代,汉室最为特殊,也最为神奇的一点现象,就是汉室在没有宗教的情况下,百姓自发且极致的推崇类似‘来世报的人生观念。
      对于汉人而言,人并不是只有一生,而是以死亡为临界点,有前后两世。
      第一世,自然是在这天地间生而为人,耕作劳动。
      而第二世,便是人死之后,亡魂在阴曹地府生活。
      在绝大多数汉人的认知当中,这两世的重要性对比,都是后一世,即‘死后亡魂在地府的生活更为重要。
      正是在这种认知之下,汉人才会呈现出后世人眼中‘脾性刚烈‘脊梁极其硬朗的整体形象。
      ——汉官动辄自杀以保全名声,并不是为了一死百了,亦或是借此逃脱更严重的惩罚,而是因为汉人普遍认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简单来说,就是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死了之后在地府的生活,就应该是什么样。
      比如皇帝驾崩,就可以升天成仙;公卿大臣去世后陪葬于帝陵,可以在地府也成为皇帝的臣子。
      而对于百姓而言,‘活着的时候,是否为人杰的最大参考,便是个人道德。
      在汉人的普遍认知之中,人死后在地府得到的‘待遇,是和此人生前的道德修养成正比的。
      如果是个谦谦君子,那即便是死,也会成为一个温润谦和,受地府达官贵族尊敬的‘好鬼。
      可若是生性顽劣,不修私德,那很有可能会变成青面獠牙、为人所不齿的‘恶鬼。
      也正因此,汉人才尤其的恐惧‘春秋之诛——如果因为做了什么坏事而死,那到了先祖的亡魂面前,还要以发覆面、接受训斥,蒙受后人?
      这太恐怖了!
      如此一来,汉官动辄自尽明志的内在动机,也就很简单了:为了以一个更为刚烈、更为道德的姿态进入地府,汉官乃至于所有汉人,都愿意放弃生命!
      这也是汉人宁死不屈的性格,以及刚烈至极的脾性之由来——比起体面地死去,汉人更恐惧‘赖活着。
      这样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具备让汉室民风更为淳朴向善,因为害怕‘地府审判而极其注重私德的积极作用。
      但凡事无绝对,有积极的一面,自然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而汉人‘信鬼神、尊先祖之观念,最大的消极部分,便是汉室长达数百年的‘厚葬之风的由来。
      道理很简单:汉人连死后蒙受批评,在先祖面前抬不起头都感到无法接受,就更别提死后成为‘孤魂野鬼,继续忍受人世间的疾苦了。
      ——死后在地府的日子,起码不能比在人间的时候差吧?
      自然而然,就出现了‘侍死如奉生这种极其愚昧,却在华夏历史上传延前年的观念和传统。
      在始皇帝起骊山皇陵,之后的历代皇帝‘以身作则,向天下人亲身示范什么叫‘侍死如奉生之后,整个神州大陆,便沉寂在了厚葬的思想怪圈之中。
      按照皇帝陵墓‘以皇宫作为参考,以及陪葬皇帝所喜爱的物品,乃至于远古时期‘陪葬皇帝喜爱的人的显现,汉室百姓十分自然地得出了结论。
      ——要想在死后,在地府过上相对好点的日子,那就是要把陵墓的修建标准,指定为‘按生前的住所。
      连坟墓都要修建成家的模样,那各式随葬品自然也是少不了。
      如文人墨客,会把珍藏的书籍带入坟墓;官员趋势,会将生前处理过的公文带下地府;将军武夫,则会有各式礼器规格的武器军械作为陪葬。
      在历史上的景帝一朝,条侯周亚夫被景帝下狱的直接原因,便是周亚夫的弟弟担心周亚夫死后,陪葬的东西不够用,便提前准备了几十副甲胄,准备作为将来周亚夫死后的随葬品。
      而汉律当中,非政府机构所能私自具有的武器,只包含刀剑弓矛。
      至于弩机、长戟、甲胄这种‘有身份证,且为官方极力掌控的‘管制兵器,则是只要敢私藏,就是一个死。
      ——私藏甲胄、强弩,比同谋逆!
      但周亚夫死后的一个小细节,就能解开‘厚葬之风的内在逻辑,以及传延上千年之久的根本原因。
      景帝刘启一句‘周亚夫太狂,根本没法作为新君的臣子,周亚夫便饿死在了狱中;但作为封建历史最讲法制,甚至衍生出‘法如是足以这种先进法制思想的时代,汉朝,几乎不可能出现后世影视剧中的景象——皇帝听到某事龙颜大怒,吼一句:来人,拖下去砍了!
      无论是文帝捉拿周勃,还是景帝捉拿周亚夫,都并非是因为皇帝的一句交代,而是在完整、健全的法律程序之后,才被批准施行的司法事件。
      具体到周亚夫,虽然其死因是景帝刘启担心周亚夫会欺压自己的继任者,但对外,景帝刘启也给出了一个证据确凿,且绝无‘欲加之罪嫌疑的罪名。
      ——私藏甲胄,意图不轨!
      而周亚夫这样一个天下闻名的大人物,突然因为‘谋逆而被弄死,天下人自然就回去深究其中的过程。
      按照后世人的普世价值,在周亚夫身死这件事上,很容易就能找到主要责任人:周亚夫的弟弟,周勃的另一个儿子,周坚。
      这个逻辑很容易就能理清:要不是周亚夫的弟弟私藏管制军械,那即便景帝刘启有心治罪,也没师出无名。
      顺着这个逻辑,很容易就能得出这样的猜测:在周亚夫死后,他弟弟应该是愧疚不已,还很有可能被天下人指为‘条侯死亡的罪魁祸首?
      错了。
      周坚非但没有因为私藏甲胄,导致周亚夫死亡而蒙受千夫所指,反而借着此事,成就了一番仁义之名!
      周亚夫一生无子,所以按照‘长兄如父的传统,本该有周亚夫之子操办葬礼,自然就降到了周亚夫的弟弟,绛武侯周勃第三子周坚身上。
   

第0325章 金毒灼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