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0354章 草原来报[1/2页]

少帝成长计划 中丞佐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今太中大夫行将告老,朕以为,其同南越所达成之盟约,或当毁之。”
      勉强按捺住抽搐的嘴角,刘弘便以一个意料之中的开场白,开启了这次君臣奏对的戏肉部分。
      闻刘弘此言,张苍也是流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面容,暗自点了点头。
      ——陆贾和南越达成的外交协议,何止是要撕毁?
      直接把那份外交协议拿出来,当做汉室对南越开战的大义旗帜都不为过!
      从理论上来讲,汉室和南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如今统治华夏大地的汉室,与前秦残余势力之间的关系处理;以及汉室中央对外藩的外交策略。
      须得一提的是,与处于分封制巅峰期的周王朝不同,自汉室开始,分封制度多出了一种新的,与宗亲诸侯截然不同的群体:外藩。
      在周王朝,分封制主要是以姬性王族,去遥领一块尚不属于王朝统治的土地。
      例如说,某位姬性王族被封为了‘草原王,就等于其王位得到了周政权的认可。
      但实际上,草原并不在周王室统治之下,周王室也不会帮这位‘草原王,把整个草原打下来。
      说白了,这就是华夏历史上最原始的画大饼。
      ——我把你封为草原王,就是说:只要你能把草原打下来,那得到的土地就全是你的,我给你背书!
      而这一手超强的画大饼技术,并非是周王朝的专利——从遥远的虞朝,再到夏、殷商,以及东、西两周,这都是古华夏政权对外扩张的核心动力!
      也正是靠着这一点,华夏大地才从虞朝时,领土不过方圆百十里的弹丸之地,一点点扩张成为了东周末期诸侯数百、辖土千万里的辽阔厚土。
      而这种‘画大饼式的分封,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以王室成为作为对象的。
      就好似周王朝一样:最开始得封的上百诸侯,无一不是姬姓皇族。
      通过这种形式,亦或是汉室这般‘直接封你为xx王,土地也完整交到你手里的形式获封的诸侯王,就被笼统的称之为:内藩。
      那与之对应的,就是外藩了。
      ——如早在汉室建立之前,就已经存在于周边地区的外族,如夜郎、滇国这样的西南夷小国,在恭敬的承认汉室的宗主地位,并接受汉室‘夜郎王‘滇王的敕封之后,就可以被称之为外藩。
      ‘外藩在汉室可能还不常见,或者说,不那么为人所熟知,但在后来的盛唐,这种情况却是司空见惯。
      ——‘万邦来朝,八方来仪之说当中,每一个派使者到唐都长安朝贡的政权,理论上都可以被称之为唐的外藩。
      而汉室和南越之间的友好相处,是建立在南越承认刘汉政权的合法统治地位,承认自己属于‘外藩,而非是‘前秦残余势力为前提条件的。
      在过去的数十年当中,赵佗也确实是以此,作为南越的外交方略:尊汉室为宗主国,接受汉室‘南越王的敕封,承认自己属于汉室的外藩。
      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赵佗割据岭南,却不向汉室中央负责的局面,才能得到一个相对合理得解释——外藩与内藩最大的区别,就是对宗主国只负有‘朝贡的义务,宗主国对外藩却并没有政治干涉的权力。
      自汉室鼎立,南越割据的问题出现在刘邦面前,并通过陆贾出使得到初步解决时开始,汉室和南越之间,便一直维持着宗主国与外藩之间的外交关系。
      比如南越每年往长安送点象牙、金玉之类的土产作为‘贡品,汉室再回些绢布粮米作为回礼,再象征性的留个南越质子之类的。
      而陆贾此次出使南越,与赵佗达成的外交协议中,最让汉室无法接受的一点,也正是于此有关。
      ——根据赵佗回复的‘国书,陆贾代表汉室允诺:南越不再需要遣质子于长安,且不需要再进贡!
      而作为‘让步,赵佗答应‘依旧承认汉室宗主国的地位,承认南越为汉外藩,且承诺‘不复行称帝事。
      光这两条,就足以让刘弘怒发冲冠,看都不看,直接把整份‘国书撕碎!
      ——为名与器不可假人!
      汉室难道缺赵佗送来的那几根象牙,亦或是几十斤黄金、玉石?
      还是觉得赵佗的儿子们都实在太有趣,才非要留一个在长安?
      汉室要的是态度!
      要一个外藩、属国,对宗主国的顺从态度!
      对于外藩、属国,宗主国本来就没有对内藩、诸侯那般强大的影响力;唯一能得到的,也就是一个恭敬顺从的态度,和理论上的‘无条件支持。
      要是连这点态度都没了,那汉室这个‘宗主国地位,还能留下什么?
      尤其南越这么一个涉嫌前朝残余势力的政权,在失去这点象征意义的恭敬态度之后,对汉室还能有什么向心力?
      别说是为了政治需求,光是出于宗主国的尊严,刘弘就不可能允许任何一个外藩,能从自己这里得到‘不朝‘不贡‘不质子的特权。
      更不用说赵佗在那封‘国书中,玩的那些幼稚的文字游戏了。
      尤其是赵佗学着冒顿,写下的那句‘五岭以北,皇帝治之;以南,王治之,更是让刘弘气不打一处来。
      这是刘弘求着赵佗别称帝,还是赵佗恩赐刘弘呢?
      ——要知道陆贾出使南越的背景,是在淮南王刘长差点率军打进南越腹地的情况下,南越乞和!
      说白了就是赵佗扛不住揍,决定‘投降输一半!
      好家伙,刘长都快兵指番禺城,才换来赵佗‘低头认错‘祈求饶恕的态度,结果可倒好,陆贾在南越待了半年,就变成‘刘弘求赵佗别再称帝了!
      看看陆贾带回来的那份外交协议当中的条款,有没有一点‘为了不让赵佗再称帝,汉室愿意付出任何代价的一位?
      这,就是刘弘不惜雷霆大怒,丝毫不给陆贾那么一个花甲老人留体面,甚至召集学术界‘杀人诛心的原因。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君王的威仪、政权的尊严,高于一切!
      或许在此时的人看来,陆贾出于‘养寇自重的心里,在出使南越途中收受金银财物,只能说是‘略失小节。
      但在刘弘看来,陆贾此番作为,几乎不亚于背叛国家,背叛民族!
      陆贾同赵佗达成的外交协议,属于绝对意

第0354章 草原来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