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东亚人类分布(上)[1/2页]

世界演义 绅士西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古代东亚直立人的消失
      东亚地区在10万——6万前,经历了一次剧烈的冰川期,这一时期,原来繁盛的东亚古代直立人消失了。在距离今天10——6万年前,东亚地区没有发现确切的人类活动遗址。
      二.6万年前到达东亚的第一批古亚洲人——d!22ff
      距离11万年前,第一批智人走出非洲东部,到达今天的中东地区,他们的y染色体标志为168,今天,非洲以外的所有的土著民族都是168人群的后代。
      此后,他们不断向周边迁徙,大约距离今天60000±5000年前,他们中的一支终于到达东亚地区,当他们离开非洲时,他们y染色体sn为de原始型,到达东亚时,他们的y染色体sn的标志已经发展成为d——ya,而留在非洲的de原始型则发展成为e,成为60以上非洲黑人的类型。
      但当时的非洲人绝不是黑皮肤的,而是黄褐色皮肤的,d人群也绝对不是黑皮肤,可能也是黄褐色皮肤的。
      当时的d人群的皮肤很可能就是和bhan人一样的黄褐色,而且向北的过程可能还变的更浅了。
      d人群是最早到达了东亚的现代智人,但他们对现代东亚人的基因库geneool贡献并不大。
      d人群独占东亚地区的时间不超过1万年,大约在距离今天5万年前,另一支老亚洲人——c人群来了,c人群是大部分东亚人的母系远祖。
      d类型在东亚人中很少见。
      d分为四个主要支系,d1、d2、d3、d。
      d1分布主要在华南地区,是年代古老的支系,历史超过5万年。d1今天的分布,向南进入东南亚半岛,如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向西进入青藏高原,在藏族中比例非常高,向北进入蒙古草原,在蒙古族的比例比较少,在汉族地区相当罕见。
      d2只分布在日本,韩国有非常少的比例该成分,日韩之外完全没有d2。d2的历史大致有3万年左右,在日本土著阿伊努人au中出现频率很高。关于阿伊努人有两组数据:一个是2006年ha
      的数据是d2为75,c3为25,另一个2002年tajia的数据d2为875,c3为125。
      d3分布在西藏,而蒙古地区也有部分d3,可能来自藏族的迁徙。
      d是d最古老的支系,有6万年的历史。低频率分布在西藏,在印度洋上安达曼岛土著人中出现频率100,马来半岛的土著人群中也有低频率分布。但绝不能因此认为东南亚矮黑人等同于d或d等同矮黑人。
      汉族中也有一定比例的d,主要是d1,少量为d。如于敏2002年的数据,福建汉族d1为1
      80,无d,如chuncheng在2007年的数据,800个汉族d的出现10例,频率为13,ha
      的2006年的数据,168个汉族中出现一例d1,为06,xue的数据中,166个汉族出现3例d,为18,复旦在2000年的一组数据为362汉族出现1个d,为03,另一组复旦数据里北方1054个汉族有22个d,南方652个汉族中为9。
      苗瑶人群中有一定古老的d1,显示了这些民族非常古老。d1在是瑶族中不同瑶族支系出现频率差异非常大,如复旦2002的数据里一支系瑶族为50,但复旦2003年另一支系瑶族数据为0,ha
      在2006年数据里瑶族为18,而xue的数据,baa瑶族里有d而liannan瑶族则没有d,可见,各支系瑶族d出现频率很不同,除了个别支系,总体上d频率并不高。
      藏族中d是是最常见的类型,如ha
      的一组2006年的数据,105个藏族,d为4人,d1为16人,d3为32人,没有d2,d共52人,又如ka
      afet在2001年的数据,75个藏族人中25个d,12个d1,d共37人。今天,d和o在藏族大致各占半壁江山,藏族年轻的成分o和汉族的o在类型上一致,o3人群在大致5000年前从华北给青藏高原带来了汉藏语,而古老的d的显示了藏民族在人种上有悠久的历史,d人群进入西藏可能有2~3万年左右的历史。和藏族关系密切的普米族d比例高达723。
      日本人是东亚另一个高频率d的人群,在如ha
      2006年的数据中,259个日本人发现90个d2,占349,没有其他d类型。不同地区日本人中,d的分布很不平衡,在京都东亚人类分布附近、九州岛、本州岛西部,是高比例的o而d少,而在北海道东亚人类分布、种子岛和冲绳东亚人类分布,d的比例则很高,显示了日本的最早的土著为d,后来为c,最后到达的是o人群,但o人群构成了当代日本大和族人的大部分主体父系成分,而日本土著阿伊努人则是d占80以上,c占不到20,没有o。
      东亚其他人群d类型很少见,比如满族,在ka
      afet在2001年的数据里,复旦的2002年的数据,to
      ukatoh的2004年数据里都没有发现d,ha
      在2006年的数据里满族也没有d,han—junj的2003年的论文里44个满族里找到一个d,为23,可以说满族人里d是相当罕见的。朝鲜人有一定比例的d,但比例不高,to
      ukatoh的数据里延边朝鲜人d比例为25,韩国人为35,han—junj的数据韩国人是25,ha
      的数据韩国是4,wookki的数据是0,nonaka的数据是317个人里1个d1,12个d2,比例为4。我国西北地区有一定的d,可能是古代羌族的遗留,如彝族人比较高,为163,现代四川羌族也比较高,为182,西北也比较高,114,93,92,但在2001年sence
      wells的中亚东干族里却没有d,ze
      jal的2002年中亚东干人数据里也没有d。总体上说,现代西北的父系血统来源中,古羌族血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来源。
      d在东亚分布范围不大,在西伯利亚地区,当地北亚黄种人中并没有d类型,美洲印第安人中也没有d。
      三.5万年前,c人群到达东亚,并构成现代一半以上东亚人的母系成分和黄种人体貌
      d占据控制东亚的历史不超过1万年,在距今5万年前,c人群到达了东亚并控制了东亚。
      早期的原始人渔猎生活,有三种主要的生活方式,一种是固定狩猎,一种是游动狩猎,另一种是就是海边食物采集。
      固定狩猎的如尼安德特人,游动狩猎的如克罗马农人,而c人群,一般认为属于海边食物采集者。
      海边食物采集者采集潮汐冲击到海岸上的海洋食物,每天都有固定的食物来源,他们可以一直沿着海岸快速移动,沿途都有稳定的高蛋白海洋食物,就这样,在5万年前他们迅速沿海岸线到达南亚、东南亚、东亚和澳大利亚。
      c人群离开非洲时,还是原始的cf型,到达东亚时,已经变异成为新的c类型,而当时没有出非洲的cf原始型也在进化,后来发展成为f,后来又出现k,k在距离今天3万年前最终也进入了东亚。
      c的最主要的几个支系为c、c1、c2、c3、c4、c5。
      c1只分布在日本地区的大和族人中,日本土著民族阿伊努人中主体是d2,少量c3,并无c1。日本人c1大致占54,c3大致占31,日本之外没有c1发现。
      c2分布在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在印尼东部马来人中,c2占273,新几内亚,86,波利尼西亚人633。
      c4、c5分布在南部印度人、斯里兰卡人和澳大利亚土著人中,

东亚人类分布(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