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十二章 穆王登昆仑之丘[1/2页]

世界演义 绅士西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现代地理定义的太白山,包括主峰拔仙台(古人所称太白山,仅指拔仙台)、鳌山以及连接二者的西跑马梁等。拔仙台与鳌山东西对峙,又有东西太白山之称。
      《尚书·禹贡》谓之“悖物山”,《说文解字》云:“惇者,物之丰厚也。”可见古人早对其得天独厚的物产便有现,以“惇物”名山,也可见当时经济展与此山关系密切。
      太白山主体位于陕西宝鸡眉县、太白县,广义上的太白山连带西安周至县部分。它是秦岭山脉主峰,也是中国大6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太白山是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分水岭。具低山、中山、高山等地貌类型,界限清楚、特点各异,特别是第四纪冰川活动所雕琢的各种地貌形态保留完整、清晰可辨。
      太白山气候迥然不同,随着海拔高度递增,气候类型按一定规律呈连续的带状分布。气候立体差异,使植物、动物分布也形成相应的垂直带谱。太白山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山上林木茂盛,中草药遍地皆是,尤其世界上仅存的孑遗植物——独叶草在太白山独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食物,雉类之血雉、红腹角雉及兽类之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禽异兽于太白山繁衍生息。1tigt1tigt
      拔仙台在太白县境内东部,海拔3767米,为青藏高原外的华夏最高峰。《汉书·地理志》谓之“太乙山”,据传说为太乙真人修炼之地。“太白山”之名最早见于《魏书·地理志》中,隋、唐后直沿用至今。《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圭峰之西,其精化白石若美玉,时有紫气复之,故名。”大抵是取太白金星之意称为“太白山”的。《古今图书集成》、《关中胜迹图志》、《郿县志》等均有记载。
      《水经注》载:太白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太白山(拔仙台)终年积雪,奇特壮观,历来为文人墨客所赞颂。过去,人们以太白山气势岿然,风雨无时,仅在六月盛暑时,始通行人,俗呼“开山”。六月以外,雾雪塞路,人迹罕至,俗称“封山”。以至《水经注》有“山下行军,不得鼓角,鼓角,则疾风雨至”的近乎神话之说。今人已不受什么“开山”、“封山”限制,即可随时登山。“不得鼓角”、“疾风雨至”的说法,仅只能说明山上气候变化无常。1tigt1tigt
      鳌山(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境内山峰)属于秦岭的主脉。古称垂山、武功山,中隔跑马梁与拔仙台东西遥遥相望,又称西太白。海拔3476米,为陕西第二高峰。鳌山位于陕西宝鸡太白县县城东南25千米处,为渭河一级支流石头河和汉江二级支流红岩河(虢川河)的源地。
      鳌山是秦岭山脉中最为原始的区域,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石海遗迹遍布山坡,山间云雾缭绕。相传唐代名医孙思邈曾多年深居西太白鳌山,精研

第五十二章 穆王登昆仑之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