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之后的日子,皇后守着一双儿女坐月子,景贵妃更一心一意地守着十皇子不敢有半点闪失。
宫里的事本就乱不到哪儿去,裕妃发狠处置了一些嚼舌头的宫女太监,再不敢有人多嘴多舌,园子里令人心烦意乱的气氛渐渐散了。
至于周颐洁,这一整年她不能出门也不能随意见人,连自家兄弟叔侄都不得轻易相见,难得几回进宫仿佛是见了天日,宫里派来的人把规矩教了一遍又一遍,她也已经压抑到了极限,终于在太后的一再坚持下,有了进宫的希望。
七月下旬,蒙蒙秋雨中,一乘软轿将新人送入圆明园,周氏被正式册封为皇帝的仪贵嫔。皇太后亲选“仪”字作为封号,出自令仪令色,小心翼翼。皇太后希望她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可连太后自己都预料到,这个她非要坚持弄进宫,又是在这尴尬节骨眼儿上进宫的人,一定不会得到皇帝喜欢,仪贵嫔入宫三日,见过皇后、景贵妃,到天地一家春也做足了礼仪,那些位份低于她的妃嫔也都纷纷来拜见,可足足三天,她始终没见到皇帝一面。
直到七月末,皇后出了月子,太后以为小公主庆祝满月为由,在凝春堂摆宴。皇后不能拂逆太后的好意,唯有前来赴宴,自然六宫皆要列席。
太后原是希望通过这一次,让皇帝与仪贵嫔正式相见,晚宴开席前,仪贵嫔前来伺候太后穿戴,她娴静温和,模样儿又好,太后握着她的手道:“皇上最是怜香惜玉,咱们早就料到会有眼下的情形。但正因如此,皇上如今欠你的恩宠,来日一定会还给你,洁儿啊,你可知道,姝妃就是逆来顺受,什么都能忍。”
仪贵嫔虔诚地望着太后,仿佛太后的每一句话,都能赐予她锦绣前程,柔柔一声“是”应得那样恭敬顺从,哄得皇太后满心安慰,抚摸着她嫩滑白皙的手背说:“放心吧,我在紫禁城里度过了大半辈子,五十多年来什么样的人才能笑到最后,心里比谁都清楚,孩子,你的好儿还在后头。”
一面说着,太后让华嬷嬷送来她年轻时的首饰,挑了一支与仪贵嫔今日粉紫色的宫袍十分相衬的簪子,又将她上下打量一番,满意地说:“知子莫若母,皇上若不朝你看,我也白做他的养母。”
果然,不仅仅是皇帝朝仪贵嫔看,她随着太后款款而来时,几乎所有的目光都落在她的身上。粉紫色最挑人,穿得不好就是艳俗,虽也足够亮眼,却会是个大笑话,但这样的色彩在仪贵嫔身上,不会过分张扬更不会嫌低调,恰到好处的明媚与柔和,将她白皙的肌肤、精致的五官,和那巴掌点儿大的一张小脸,衬得更加光彩夺目,但见莲步轻移,衣衫上手绣的
仪贵嫔入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