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听得女儿这句话,回程心里暖了一路,政筠也不明白皇帝怎么突然心情就好了,直到回紫禁城后,才听说了安妍的嘱咐,她自然是感慨万千,巴不得安妍能早些回京,但眼下还有一个坎儿要过去。
太后震怒于仪贵嫔的小产,政筠在乾坤清门刚刚和皇帝分开,就被太后宣召去了慈宁宫,此番出行,政筠是妃嫔中最尊贵的一位,皇帝带着她见了许多亲王大臣,俨然正室一般的待遇,太后本就不满,偏遇上仪贵嫔小产,不问政筠又问哪一个,反是荣贵嫔张贵人她们,幸灾乐祸之余,有更多的机会陪伴皇帝,回到家里也是安逸,政筠往前一站,她们只管躲着就是了。
面对太后的唠叨,政筠听一半忘一半,发怔的时候却想起当年皇后说,别人什么事都能躲在她的背后,明明好多事与她没关系,她却要负担起所有人,然而纯孝皇后还是中宫,像孙皇后那样,不想干就不干,连太后也不能把她怎么样,可是政筠,就没得躲了。
好在如今的王政筠,不是当年的王政筠,太后不能再轻易对她喊打喊杀,不能再不把她当一回事,她大大方方地从乾清宫走到慈宁宫,若不能全身而退,皇帝就该来找麻烦了,皇太后不过是发泄了心中的不满,就喝退了政筠,而后亲自动身往翊坤宫去,去看望那不争气的仪贵嫔。
政筠回到储秀宫时,湘妃和裕妃已在等候,一见面湘妃便笑,“在外头乐不思蜀,回来就收骨头,想想你也怪可怜的,我就不挤兑你了。”
政筠懒得理她,好容易松口气,更衣喝茶,姐妹几人围坐了,将她一路的见闻告诉她们,提起安妍自然人人都欢喜,但是仪贵嫔的事,少不得唏嘘。
而裕妃那么好心的人,竟也会道:“她进宫前,太后和小周夫人做足功夫。不该教的该教的,怕是一件没落下,她怎么会不懂有没有身孕的道理?难不成是明知道有了,怕皇上有了新欢不再惦记她,硬撑着去的。”
政筠喝着茶,还是熟悉的送子茶的味道让人安心,她虽然也有怀疑,可现在再说这些还有什么意思,与裕妃和湘妃道:“翊坤宫是太后的地盘,咱们防着些绕开些就是了,她好是她好,她不好也与我们不相干。我一路照顾她,求的是心安理得,若有一日她高过我去,成了贵妃皇贵妃,天大的事也轮不到我插手了。”
姐妹们还没散去时,养心殿的人就来问姝妃娘娘好不好,生怕太后为难了她似的,被湘妃好一顿排挤。离去时,裕妃和湘妃领了崇博去玩耍,好让政筠歇息半天,政筠见桌上一包药材似的东西,问她们,“这是做什么的?”
裕妃和湘妃互看了一眼,道:“这是长孙府送来的坐胎药,我大哥的儿媳妇不生养,就是吃了这个好的,他们盼着我再有个一男半女,就送进来了。从前那些乱七八糟的我都扔了,这个说是花了重金求来的,既然我侄媳妇吃了管用,你试试。”
政筠苦笑,“你明知道……”
湘妃却拉着裕妃就走,撂下一句,“爱吃不吃,你扔了我也不管。”
其实这一趟去蒙古,那日政筠看着皇帝抱着外孙的模样,她仿佛豁然开朗,对于孩子真的再没有执念,五年之约也不能再动摇她,她怎么能为了一己私利做混淆皇室血脉的事,哪怕是永润答应的,她也不能这么做。回身摸着那一包药材,随手解开看了看,政筠心里有了思量,这件事还是要和皇帝说清楚,不要等皇帝擅自做决定,到时候大家都难堪。
政筠找来罗?,吩咐她,“派人请王妃进宫,我带了东西要给她,这几日若是不方便,也尽快来才是。”
政筠担心如姝这几日进宫不方便,自然是为了仪贵嫔的事,那天皇帝就不得不被太后叫到翊坤宫去,太后更是连着几天亲自嘘寒问暖,且把小周夫人也请来,四五天后,翊坤宫上下方消停些。
如是直到二月的最后一天,如姝才带着玉儿进宫,可她还没在储秀宫把凳子捂热,景仁宫的人却来传话,说皇后得知慕容王妃来了,请王妃过去说说话。这是很稀奇的事
成了贵妃皇贵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