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里,政筠和太后先后派人传话来,太后态度强硬,要永润为中宫正名。
政筠却是温和的话语,说她会尽力安抚皇后并劝说安妍,女儿才回来第一天,就惹出这样的麻烦,吴公公见皇帝愁眉不散,悄声道:“万岁爷,奴才说句话,您看合适不合适?公主的脾气,打小儿就是这样,要公主改怕是皇后娘娘在世也难。公主好不容易回来了,总不能再让她为了这点小事生气而再回草原,依奴才看,您根本不必放在心上。且不说别的,皇后娘娘自己就根本不会在乎,只要娘娘不在乎,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这事儿您当回事儿,旁人就跟着瞎起哄,您这儿淡淡的,谁还敢惹是生非。”
永润闷声道:“是这个理,只是……”他一叹,“太委屈皇后,皇后何辜?”
这句话,皇帝也对政筠说了,当从永润口中听到这四个字,政筠心里竟是一暖。皇后真的无辜,且不论策二爷的事,这位从做侧妃起,到后来的琳妃,到如今的皇后,她没有半点对不起人的地方,也没有害过任何人。
据说当年上官氏怀着三皇子时正逢先帝不豫,还是孙侧妃主动照顾她才得以平安生产,这么多年来,她也温和地对待所有人,至少慕容家的人之外,谁也没资格说她半句不是。政筠也一直将她当中宫正室敬重着,但别的人就难说了。
“安妍才回来,这些事先撂着吧,她不是不懂事的孩子。大抵是被崇祚逼了才说出口的,别大惊小怪的,朕不在意,想必皇后也不在意。但皇后不在意是她脾气好,不要让别人真的轻贱了她,朕对皇后并无不满,别人又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
政筠都应下了,因见皇帝心中对此事是非分明,竟莫名有些高兴,即便仪妃逃匿的事至今没个说法,她也不那么寒心难过了。好歹皇帝不是薄情寡义之人,宫里那么多妃嫔,但凡不是上官氏周氏一类,这么多年都是得到皇帝善待的,无论如何,她依靠的这个男人的心还是暖的。
宫外头,安妍离开紫禁城后,先去了舅舅府上,探望大腹便便的舅母,笑叹连自己也三十多了,可舅母还是从前的模样,一样的明艳美丽,仿佛岁月从未在她身上流逝。而如姝见到安妍,也是一恍惚,好像当年皇后娘娘在世一般,母女间的神形气质竟如此的想象。
策祯因有许多事要交代,夜里归来时外甥女已经回公主府去了,如姝陪着他在桌边用膳,看着他狼吞虎咽,温柔地劝着说慢点吃,只等丈夫有七分饱
才开始说白天的事,说道安妍在宫里问崇祚景仁宫几时成了中宫的话,她叹道:“你看连我都知道了,京城里怕是传遍
唯一的皇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