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村子都是傍水而筑,一水绕村,那时的水还是比较清的,人们在那水里洗菜、淘米、洗衣服,放养鸭子。
一到夏天,那小河就是我们小孩的乐园。太阳西沉,我们就拿着木盆,来到河边,站在河阶上,像那些大人一样,用手掬一捧水,在胸口拍拍,再在肚脐眼处拍拍,那时并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长大了才知道,原来身体的这些部位是比较脆弱而敏感的,对水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c66c
太阳把河面晒得滚烫,但越到下面水越凉。我们这些玩了一天的孩子,下到水里,感觉既像被薄被包着,又像被冰镇绿豆汤裹着,很妙。
没人教我们游泳,但我们很会无师自通:把双臂架在木盆上,头微扬,身体平浮,两脚只顾打水,这样,能歪歪斜斜地前行。但没游多远,身体就会往下沉,因为我们把很大一部分重量压在木盆上,木盆吃不起重,很快灌满了
游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