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虽然匮乏,但也泯灭不了孩子们爱玩的天性。那时候吃饱都成问题,大人们根本不可能考虑给我们买玩具,况且,那时仿佛也没有什么玩具可买。但我们有一双发现玩具的眼睛,在我们的眼里,一砖一泥皆玩具,一蚬一螺都能玩。那些在现在孩子眼里不屑一顾的东西给我们的童年带来多少欢乐啊!造房子、玩米字格、抄蚬子、玩沙包、挑小棒……
造房子
一小块场地、几块小碎转、两三个小伙伴,就可以开玩了。
用干泥巴在水泥场地上画一个长方形,然后把长方形分成8个格子,如下图:
玩的时候,先把小砖块放在第一格,一脚提起,单脚踢砖,要准确地把砖踢入下一个格子里,踢到了线上或是踢出了线或是一下踢了两个格子都算输了,还有要金鸡独立,两只脚落地了,也要出局的,让位给玩伴。顺利地踢出最后一格,就算造好了一间房,就下去就可以造第二间房了。一轮八间房都造好,就可以开始造第二轮房了。
算不清我们小时候造了多少间房,估计不亚于那些地产开发商吧?只是,我们那时造房的材料,不是砖块,而是鞋子,造房子时特别费鞋,一双鞋子不是脚尖处破了,就是鞋底磨出了洞,用我妈的话来说,“三天一双鞋。”
抄蚬子
正月螺蛳二月蚬,蚬子吃完了,留下一大堆蚬子壳,俗话说,一碗蚬子两碗壳,这些壳,在大人眼里,就是壳,但在我们小孩的眼里,是极好的玩具。
我们把蚬子一掰为二,平均分给每个参与者。先是出数,就是每人悄悄地抓一些蚬子,然后把握着蚬子的手伸到桌中央,然后“一二三”放开,根据每人出的数量,排定游戏的顺序。出多少蚬子,那是很纠结的,出得少了,就没有先玩的权力,或许是轮到最后一个玩,那就有自己的蚬子都被别人赢去的危险;出得多些吧,如果自己的技术不过硬,那么,自己的蚬子可能会别人赢走。
玩的时候,先一把抓起所有的蚬子,扬手朝桌面撒开,这些蚬子有些朝天,有些扑地,拿起蚌壳,想办法把这些蚬子抄到蚌壳里,抄到的蚬子就归自己所有了。朝天的蚬子比较好抄,往往是十抄九稳的,但等到单个的朝天的蚬子抄完了,那就很是犹豫了,是抄那些扑地的呢,还是和其他蚬子连在一起的朝天的?抄不到或是碰到了了其他蚬子,都要交出游戏权的。抄到的满心欢喜,抄不到的,遗憾地让位给小伙伴玩。
就这样轮流着抄蚬子,等到谁的手里的蚬子输完了,一轮游戏也就结束了。我们把蚬子一撒,又去玩其他的游戏了,这时,蚬子壳又重新沦为蚬子壳了。
玩沙包
找两块边角料,剪成两寸见方的
游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