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章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1/2页]

掌控内心之戏说金庸心理学 诸法空相.CS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们可以假设一个场景来测试一下人性,这种类似的测试,心理学上很常见。此测试涉及生死问题,如果对此事非常忌讳的朋友就略过这一段吧。
      假如你和多位亲人在一架飞机上,其中有你的配偶及他她父母,也有你的父母以及你亲生的兄弟姐妹,还有其他平日里关系极好的亲属,比如叔舅姑姨,表兄弟、表姐妹等。
      飞行中突遇风暴,飞机剧烈颠簸后,发生不可逆的故障,只能再滑翔20分钟,然后必定坠毁,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包,而你在颠簸时已经身受重伤,不可能再跳伞,只能待死。但你手中有一把枪和足够的子弹,降落伞也在你手上,这就是你有权力分配这个唯一生机的归属,那么请问你会毫不犹豫的把降落伞给谁?那么这个人就是你心中最重要的人,(这个测试中没有亲生子女的选项,因为有子女的话,基本都会选子女吧。)
      还有这个被选人,你能不能确定你也是他她的被选人,就是说,假如你们角色互换,你能不能确定他她一定会把降落伞给你。如果不能,那么你们的爱是默契的吗?不过是你一厢情愿罢了。如果你说,我为他她百死无悔,他她对我怎样我不计较,可是你别忘了,这里还有你亲人或爱人的性命,你为了保住他她的生命,放弃了所有的亲人爱人,可你居然不是他她心中最重要的人,这样的情感,嘿嘿。
      再来假设一下,如果你坐在那里举着枪,身上血流如注,一位亲人或配偶走过来说,请你把枪交给他她,他她来帮你分配这个降落伞,你说给谁就给谁,他她绝不反对。这样的情况下,谁能获得你的无条件信任,使你放心把枪给他她,确信他她不会直接抢了降落伞逃生,或者直接把降落伞给了他她心中第一位的人。你心目中有这样一个可以百分百信任的人吗?
      再有,假如你选了配偶,父母和兄弟姐妹会甘心吗?假如你选了父母和兄弟姐妹,配偶会甘心吗?甚至说,你选了父亲,母亲会甘心吗?选了母亲,父亲会甘心吗?兄弟姐妹之间会如何争?你那些叔舅姑姨会不会为了保住自己子女的命,上来和你拼命,没被选上的人,能否平静接受你的决定,优雅的等待死亡。
      还有,无论你选择谁,假如你手里没有这把枪,你觉得你的意志会得到执行吗?你猜机舱里在这20分钟内会乱成什么样?
      你没有把握是不是,大多数人没有把握,根本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也根本不确定,你心中排名第一的那个人,是不是也同样把你放在第一。在你没有枪的前提下,这个人会不会陪你坦然赴死,把生的机会让给你父母或兄弟姐妹其中一个,宁可放弃他她的父母。
      我们到是可以这样推测,大多数父母绝不会和自己的亲生子女抢降落伞,但95的可能会为了让自己子女得到降落伞而攻击自己的亲家和女婿或儿媳妇。
      再有,假如你没有受伤,手里又有枪,你会把降落伞让给父母或配偶吗?
      在你心目中排名第二、第三、第四的人,也许平时也是很关爱你的人,他们也许一辈子都想不到,你会为了排名第一的人,用枪指着他她吧?
      如果你是等待被选择的而又没有被选上的人,你恐怕也想不到那个平日里疼爱你的人,会为了他她心中第一的人,让你去死亡吧。
      《笑傲江湖》中,岳不群的夫人宁中则,也算得上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对令狐冲感情也很深,近乎母子之情。但在知道自己丈夫偷了辟邪剑谱后,却也为了丈夫和门派的利益,选择了沉默,任由令狐冲背负冤屈。
      郭靖为了维护自己的道德圆满也试图斩断女儿郭芙的手臂。
      《射雕英雄传》原文:“包惜弱乍见丈夫,又惊又喜,扑到了他怀里。杨铁心问道:“大嫂呢?”包惜弱道:“在前面,给……给官兵捉去啦!”杨铁心道:“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救她。”包惜弱惊道:“后面又有官兵追来啦!”
      杨铁心回过头来,果见一队官兵手举火把赶来。杨铁心咬牙道:“大哥已死,我无论如何要救大嫂出来,保全郭家骨血。天可怜见,你我将来还有相见之日。”
      包惜弱紧紧搂住丈夫脖子,死不放手,哭道:“咱们永远不能分离,你说过的,咱们就是要死,也死在一块!是吗?你说过的。”
      杨铁心心中一酸,抱住妻子亲了亲,硬起心肠拉脱她双手,挺矛往前急追,奔出数十步回头一望,只见妻子哭倒在尘埃之中,后面官兵已赶到她身旁。
      杨铁心伸袖子一抹脸上的泪水、汗水、血水,把生死置之度外,身当此时,以救义嫂为先,”
      我们永远预料不到,能让你最信任的那个人下决心背弃你的筹码何时出现。
      比如某男对妻子说:“你不能把我父母当作天下最尊贵的人、最完美的人,我们离婚吧。”或者:“你不能生育。”“你生不出儿子。”所以我们离婚吧。
      某女对丈夫说:“你不能像别人丈夫一样给我最好的物质享受。”“你的病基本没有恢复的希望了。”“你的事业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所以我们离婚吧。
      当然,身患重病后,家人卖房子、借钱,倾家荡产给治病的也不在少数,可在事情没发生前,我们大多数无法确定家人是否会这样做。
      那么,所有问题都没有把握是吧?都难以回答是吧?这就是情令智昏的表现,也是人类情感最大的悲哀,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别人心中最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只能根据对方的言行去判断、猜测、感觉。很可惜的是,在一时感动的蒙蔽下,在由对孤独的恐惧导致的自动美化情感的副作用下,我们的感觉往往会出错。
      那么怎么样算好的情感呢,假如有这样一位亲人或爱人,他她来到你身边,诚心诚意的陪你赴死,把生的机会让给其他人,并支持你的任何决定,也就是说,即便是面对生死的问题,你们都是不用商议就有默契的,完全信任的,这种情感是顶尖的,可你不知道是否有人能做到对吧。甚至是,可能你知道,你的亲人根本就没有一个能做到的。
      如果你说,那我根本就不选,我心肠软,善良,不会用枪对付任何人,尤其是亲人,降落伞他们自己去抢,我也没权利决定他人的生死,我就自己等死。
      那你真的很脆弱,这不是善良,是懦弱,不敢承担责任。没人掌控的话,大家会打成一片,最终的结果要么是同归于尽,要么是体格最健壮的人活命,基本不可能出现互相谦让的情况。这样还不如由你来分配,哪怕简单的分配给最年轻的人,或者为了公平不徇私,你让大家抓阄,也比乱抢要好的多。
      在这种必须抉择的时候,谈什么人文关怀,情感悸动都是多余的,唯有理智为王。真正有自信的人,心理强大的人,对这种问题不需要有丝毫犹豫,谁是第一、第二、第三,在心里排的清清楚楚,根本不用纠结。
      看完这一段,请不要用这个题目去考验任何一位熟人,这类场景基本不可能遇到,人性禁不起试探,徒然扰乱人心而已。即便得到答案,你也无法确定是真实的。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互相关爱就足够了,其余的,难得糊涂就好。
      因为但凡是在你心中排名前十的人,只要不是生死关头和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他们的超我和自我足以压制本我,只会友善的关爱你。尤其是在你单方遇到难处时,比如生病或者一定程度内的财政危机等,那一定是父母、爱人、亲朋等帮助你,即便是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超我的作用下,也许大家都会尽了全力保护你呢,这种实例也不少啊。所以平日里,你大可以放心的享受你的亲情和爱情。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了,生死关头我们生活中根本碰不到。好吧,我们就说最接地气的。夫妻之间,没结婚之前的,彩礼、车房的博弈;婚后洗衣做饭、刷碗、打扫卫生,哪一样是毫无争论的,两个人都心甘情愿去做的,并且能一直坚持到最后也从不抱怨的。
      说了这么多,就是阐述一个道理,“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为什么一切无常,因为人心太善变,今天对你疼爱有加的人,明天就可能为了某种对他她来说极其正当且无可选择的理由背叛你、抛弃你、伤害你的情感。你对别人也是一样如此。
      比如父母一方出轨,抛弃子女的。子女为了恋人,对父母恶语相向的等等。
      而更令人失望的是,即便是最真诚、最美好的情感,也抵不过时间的流逝,有些情感会变淡,有些亲人(比如父母)一定会先我们而去。还有种种意外、疾病,都可能夺走我们心中所爱。这就是“无常”的含义,没有恒长不变的情感存在。
      “此生敌友实无常,转瞬即逝如湍流,愚人不知其迅猛,常因贪著陷迷乱。”万事万物以因缘和合而聚,缘聚缘散无有恒常不变的道理。敌会变友,友会成敌;苦中有乐,乐中藏苦。夫妻、亲眷之间,无论是甜蜜地互相爱慕,还是每天争吵不断,都有分离的一天。一切相聚,必将分离。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这句话可不是单指夫妻感情,所有的事都可以说是美中不足。当然,我们要追求的可不是事事挑毛病,而是要做到从所有不完美的事物、情感中找出善来,以感恩、珍惜的态度去面对。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我们认识某人并产生感情之前,在我们对某件事物产生想要得到、想要做好的欲望之前,我们的心理是大致平静的。而一旦产生了要得到的欲望,而且非常迫切的要得到时,心灵就再也不能平静。
      也就是说没有生起这贪爱前,你是轻松快乐的,贪爱一生起,忧虑、恐惧就随之而来。那你为何不能在失去后,尽快恢复到生起贪爱之前呢,说到底,你只是多了一段记忆和感受而已,完全可以斩断放下啊,何苦为之忧愁、痛苦呢。
      那么有些朋友可能要问了:“难道人生为了心中的平静,就必须绝情断爱吗?那我可做不到,虽然这些情感会带来很多的烦恼和痛苦,可我强大不到那个地步,宁可烦恼也要换来那短暂的温暖。”
      当然,我们不是出世修行之人,扮演的就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配偶的角色,那就有责任要承担,得按照剧本去演。但演戏不能太入戏,你的超我和自我别忘了观察本我。只要一直保持这种局外人的观察,就不会有强烈的负面情绪摧残自己。
      你得明白,所有的情感需求,都是本我在索取,因为普通人是怕孤独的,必须要和某些人保持亲密关系,才能获得安全感,而这种需求不是必须的,当你心理强大到一定程度,是绝对可以自我圆满的,不需要任何人的慰藉。
      当然,我们对亲眷所给予的付出,一定也是必须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诚挚回报的,知恩不报,伤了别人的心,也损伤自己的道德感,让自己心中愧疚,这种事当然不能做。
      那么

第六章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