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一章 中级自信和高级自信(下)[1/2页]

掌控内心之戏说金庸心理学 诸法空相.CS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自信在我的理论中包含着两个含义,一是自知之明,二是自我相信。
      自知之明就是,凡是自己的言行和念头,哪怕只是一瞬间的念头,尤其是那些负面的想法和情绪,比如,你害怕他人哪类语言的刺激,哪怕只是玩笑,只要提及,你就会不舒服甚至大怒;对于哪些事情,你特别害怕它的恶化、失败;哪些人,哪些事,只要想起来,就心如刀绞等等诸如此类,你都要追本溯源,找到它的起因,明白你为什么恐惧、忧虑、悲伤、烦恼等等。
      也许是因为童年时父母、老师或同学的打骂或嘲笑;也许是长大后一次恋情的受挫;也许是一次亲情、爱情、友情的背叛;也许是目睹了一次生命的当场重伤或死亡;也许是自己的一次重病、重伤;也许是工作上一次重大失误;也许是过去得到的一些荣誉或赞许成为了你的包袱和枷锁等等,原因众多,无法一一列举,总之你要苦思冥想的找到这个原因,这样你才能想通透,才能克服它、看透它、放下它。
      因为一切的忧惧,其根源就是“本我“的私欲没有得到满足而已。等你彻底明白这一点,自然就会减少甚至是彻底化解这些忧惧的情绪。
      再者说,“自我“的理智,也会不断的提醒自己,过去的事,对你的意义无非是一段记忆而已,你无论怎么纠结不甘,也不可能改变不了已经发生的事实。我们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自己的感受,这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真正含义,尤其是对于受过伤害的人,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前念悟既佛,后念迷即凡夫。作为一个有志于成为心灵强者、掌控内心的人,怎么可能允许一段记忆来左右你的感受,影响你的人生,必须斩断放下它啊。否则就是苦上加苦、错上加错。
      李莫愁、何红药就是典型的放不下过去情伤的代表,如果她二人,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何至于生前孤苦、死时凄惨。就连林朝英那样的女强人放不下过去,也一样郁郁而终。
      对于自身低级欲望的克制,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得通过思考看清欲望的本质。其实克制不了自己酒色财气的欲望,也是一种恐惧。恐惧自己如果有这个便宜不争不占,按照大众理念的“教诲“,就是吃亏了,就是“傻子“,以后就可能后悔,即便别人不知道,自己也会否定自己,其实就是对主流价值观、对欲望的屈从;又恐惧送到眼前的便宜不占,以后就没机会得到更好的了。如此种种想法,无非是战胜不了“本我“的反攻。
      《倚天》中提到的,尹克西和潇湘子盗走《九阳真经》后的悲惨经历和结局,就是这类例子。
      正文:“何足道道:‘那尹克西说,他一生作恶多端,临死之时,懊悔却也已迟了。他说他和潇湘子从少林寺中盗了一部经书出来,两人互相防范,谁也不放心让对方先看,深怕对方学强了武功,便下手将自己除去,独霸这部经书。两人同桌而食,同床而睡,当真是寸步不离,但吃饭时生怕对方下毒,睡觉时担心对方暗算,提心吊胆,魂梦不安;又怕少林寺的和尚追索,于是远远逃来西域。到了惊神峰上,两人已筋疲力尽,都知这般下去,终究会活生生地累死,终于出手打了起来……‘
      郭襄听了这番话,想象那二人一路上心惊肉跳,死挨苦缠的情景,不由得恻然生悯,叹道:‘为了一部经书,也不值得如此啊!‘“
      尹克西和潇湘子的这种行为,在初级自信的人眼中看来就是咎由自取,中级自信的人看来就是愚痴无智,高级自信的人看来就是贪嗔痴三毒入骨,五阴炽盛,甚可悲悯。
      无论怎样看,这种贪欲驱使下的疯狂都是一种错误的、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是灾祸的行为。读书时我们都可以很冷静的指出他们的错误。但现实生活中,无数人在做着这类的事,为了财色名利或情感,让自己心中日夜焦灼、咬牙切齿、愤怒不甘,没有片刻的平静自在,却自以为理所当然,从来不思反省,与尹克西二人本质上又有何分别。
      无论追求感情还是物质,是否成为心魔的界限有两条标准,一是是否损害了他人的合理合法之利益。二是这个追求是否让你忧虑、恐惧,日夜难安。如果超出了这个界限,那这个追求就已经是过分的贪欲了。因为首先它就损害了你最宝贵的东西平静的心,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痛苦。
      如果只是在正当的范围内尽你最大的努力去争取,然后无论得失都不随之悲喜爱恨,那就是正当的上进、奋发。《笑傲》中小林子说“但尽人事,各安天命“,《天龙八部》中虚竹说“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这两句话精准的形容了这种态度。
      我们大多数人出于种种原因,不能避世隐居,必须在红尘中打滚,必须要应对繁杂世事,各种尔虞我诈、世态炎凉,时刻考验着我们的心胸和定力。
      所以,在中级自信的境界,要求的就是凡事理智处理,不被情绪蒙蔽误导,一切逆境都视为推动修心的动力,若万不得已时,也可施展谋略、手段瓦解对方的恶行,但无论何时对他人都不生敌意和愤怒,只为止恶行善而已。一个人如果能大致修炼到这个境界,也就是真正的笑傲江湖了。
      笑傲,并不是傲慢于人,笑是一种洒脱,傲是不被世俗欲望和陈腐观念羁绊的心态,对一切变化皆可游刃有余、从容不迫的应对,既有感悟天地万物、人心善恶的敏锐,也有冷澈的智慧和果断决绝的魄力,可刚可柔,可诗可剑,绝无自我怀疑,即便遭受重挫。
      自信者,其自身的价值不需要他人来认可,更不需要与世俗理念来对比参照。
      《神雕侠侣》原文:“黄蓉……当下叹了口气,说道:“妹子,世间有很多事情你是不懂的。要是你与过儿结成夫妻,别人要一辈子瞧你不起。“小龙女微笑道:“别人瞧我不起,那打什么紧?“
      黄蓉又是一怔,只觉她这句话与自己父亲倒气味相投,当真有我行我素、普天下人皆如无物之概;想到此处,不禁点了点头,心想似她这般超群拔类的人物,原不能拘以世俗之见……“
      是啊,旁人瞧我不起,那又打什么紧?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当然,中级自信之时,绝不是真的视天下人如无物,此处引用,指的只是心态。有恻隐之心和同情心的人,也不会做出违背公序良俗的事。
      自己的孤寂更不是非得要靠与别人互动来化解,强者完全可以独来独往。
      《神雕》原文:“黄药师性情怪僻,不喜热闹,与女儿女婿同处数月,不觉厌烦起来,留下一封书信,说要另寻清静之地闲居,径自飘然离岛。黄蓉知道父亲脾气,虽然不舍,却也无法可想。初时还道数月之内,父亲必有消息带来,那知一别经年,音讯杳然。“
      直到郭襄生日,黄药师才与家人见面,相聚不到片刻,又飘然而去。
      这中间十余年,黄药师云游山水、临风赏月,何等的逍遥自在。在我看来,这种不被家事、亲情羁绊的洒脱,当得起黄蓉的那句评语“他一生行事从来不可以常理推断,当真如天外神龙,夭矫变幻。“
      换做一般的老人家,只怕后半生就剩下和儿女、子孙泡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这一个选择了,即便他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追求,恐怕也承受不住别人的非议。
      当然,这里有两点要说明一下,第一、黄药师也并非心理强大到毫无破绽,否则,也不会因为桃花岛多了几个人就觉得厌烦,真正强大的人,身处闹市和独处净室是一样的心念清静,根本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第二、黄药师的家人不需要他的照顾,就能幸福生活,所以他可以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现实生活中我们各有自己的角色,或为人父母,或为人子女,或为人配偶,是有责任在身的,当然不能随意离去,否则会使家人心生怨怼。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常的关爱家眷,但绝不被缠缚,一旦失去某人或某人的情感,可以平静从容的面对。而不是如同普通人一般,只有悲伤、怨怼这一种选择。
      再有就是如同前文所说,以日常的思考加生活经历的印证,明白一切人心变化,通达世事,早日感悟出自己圆满独特,坚不可摧的思想体系。
      这样就可以同时具备精准的审时度势的智慧,还有坚韧不拔的执行力。既能以最大的努力前进,又能避免陷入刚愎自用的误区。

第十一章 中级自信和高级自信(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