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二章、自我安慰、自我欺骗[1/2页]

掌控内心之戏说金庸心理学 诸法空相.CS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六哥:“今儿和你好好聊聊,老早就看不惯你那天天挂在脸上,迷之自信的微笑,还有那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怜悯眼神。我得好好诘难你一回,免得你骄傲自满摔跟头”。
      我:“哈哈,热烈欢迎各种质疑,便于激发我的思路,这可以使我理论更加圆满”。
      六哥:“好,那我就不客气了,我要试试扒下你的画皮。你的书和帖子我也都大略看过了,再加上多年对你的了解,我发现你的处事风格就是,任何时候面对任何情境,你一定会占据道德制高点来应对,无论做出什么言行,你都能找到完美的理论支持,总是给人一种心理上俯视他人的感觉,你哪来的优越感和自信?你明明就是一个普通人,相貌、学识、智商、财力、社会地位都不是出类拔萃,却总是强调心理强大。
      这难免让人怀疑你是缺什么炫耀什么,事实上你的内心并非如你表现的那么高明,只是名利上不能获得很大成功,所以用精神世界的强大以及道德自我满足感来自我安慰”。
      我:“你今天很坦诚,这个问题提的很深刻、很关键,那我也得很认真的给你解答一下。
      首先,这世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不同程度的自我安慰,有的人甚至一生都没察觉到,无论古今中外,大部分文化艺术作品、人生理念中,大部分也包含着自我安慰,说的难听点,也可以叫做自我欺骗。
      即便是那些像我这样主动修心的人,有相当一部分,在前期和中期也离不开自我安慰、自我催眠和自我欺骗。只有少数天才除外。
      我本人当然也走过这个阶段,但目前我已经基本跨过这个关卡了。你说我缺什么炫耀什么,自我标榜心理强大,如果在几年前你这样说,我不会完全否认,因为我很清楚,当时我还有少部分自我欺骗的地方。但现在我可以斩钉截铁的告诉你,我不是。
      第一、我只是在关系特别密切,并且对这类话题感兴趣的朋友才会谈这些事,在他人面前我十分的平和低调,绝不会去表现这类言行,现在我真的没有什么自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虽然我曾经有过,但我已经改正了。
      第二、我在网上写这些文字,只是为了传达出一些个人修心的经验,想帮助那些心中有很多烦恼纠结,缺乏自信的人,让大家有个借鉴,少走些弯路,既不是为了名利,也不是想从中找存在感、满足感。所以,不存在缺什么炫耀什么的问题”。
      六哥:“第一、你说古往今来很多人和文化理念都有自我欺骗,我部分同意,这方面我也想过,但没有特别深入,你最好说的明白些。第二、你怎么证明你已经跨过了这个自我欺骗的阶段,一个人是自认为心理强大还是真正的心理强大,有什么区别,判断标准是什么”?
      我:“要回答你的问题,我需要长篇大论,你坐稳了啊,有点耐心”。
      六哥:“没事,我媳妇比你唠叨多了,我早都适应了”。
      我:“好,那么我要给你介绍一下我悟出来的三种具体修心方法。一是逻辑穷尽,也可以叫做穷尽支判断;二是追本溯源;三是剃刀原理。这三门技术,只要是修心的人都可以不同程度的选择性使用,而且很有效,一般人儿我不告诉他。
      先说逻辑穷尽,这个是修心前期和中期可以用得到的,后期要彻底抛弃,因为它有比较大的副作用。而且只适合一部分人,有那么一部分人群甚至可以说是绝对不能用的。追本溯源和剃刀原理到了最高层次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到了那个境界,无非是饥来吃饭困来眠,冷来向火热向寒,一切自然而然,哪有那么多复杂的心理活动。再有一点就是,你别看我老说什么初级中级高级的,那都只是为了让人便于理解,修心哪有那么界线分明的等级。初级的一念顿悟就是高级,高级的一念痴迷就是负级。
      那么如果我告诉你,你今天问我的问题,我早就预料到了,你信不信”?
      六哥:“那倒也不是不能相信,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你经常琢磨这些心理修炼的问题,对别人怎么反驳你自然有所预料”。
      我:“你这个观点是部分正确。预料别人的反驳,那只是初期的想法。
      后期主要是我会用所有能想到的角度和理论来反驳我自己,等到我发现再也驳不倒自己了,我就确信我目前的理念是绝对正确,无懈可击的了,可以坚定无比的执行下去。这种自我反驳靠的就是逻辑穷尽,你的诘难我早就自我诘难过了。
      所谓逻辑穷尽就是把所有的可能性一一推演出来,哪怕只有亿万分之一的可能也不放过。好的坏的,半好半坏的,上下前后、左中右,里里外外,所有的角度都想到。这种推演可以向外推演世事人心的变化,也可以向内推演自心变化,向内推演是辅助追本溯源的。
      我先说向外推演。宽泛点说,不说好坏善恶了,以前说过善恶不二么。
      就说左中右吧,这样你听着不会不自觉的产生褒贬的感觉。
      一个人面对一件事,粗旷点说,就是左中右三个可能。
      还可以加上一个概率极小的极特殊可能,比如走在路上被陨石砸到了,突然有个亿万富翁告诉你,你是他的私生子,要你继承财产等等。这种就不讨论了,基本没意义。
      就说左中右,比如说你有急事,找一位朋友借钱。那就只有三种可能,左就是他顺利借给你;中就是借给你一部分;右就是一分不借。
      前面说了,逻辑穷尽也可以叫做穷尽支判断,那么根据名字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表述,把一件事物的发展比作一棵大树的分枝。
      比如说关于借钱,借、借一部分、不借,是主干上最粗的三根树枝,也可以叫做第一层分支。
      而第一层三个分支的每一支,又可以推演出三个第二层分支,共9个二层分支;第二层分支的每一支又可以推演出三个第三层分支,共27个三层分支。依此类推,数量层层叠加。
      全额借给你钱,可以是兴高采烈的借;也可以是经过思想斗争的借;也可以是迫不得已的借。
      借给你一部分,可以是借80;也可以是50;也可以是20。
      坚决不借,也可以是客客气气、迂回婉转的不借;或是直接了当生硬的不借;还可以是恶语相向的不借。
      以上就是关于借钱的第二层9个分支。
      依此类推,如果时间足够、计算力足够,可以推演到几乎无数层分支。甚至可以精确推演出对方可能说的每一句话,一字不差,以及他说这些话时的音量分贝、每一个抑扬顿挫还有与之配合的微表情,包括他的心理活动。
      就像一台超级电脑与人类下围棋,靠的就是逻辑穷尽。虽然它不能提前知道人类会把子落在何处,但人类可能落子的所有位置它都会推演到,并有相应的对策。
      据说围棋的变化是3的361次方,现在的电脑还不能做到完全计算。但这个变话毕竟不是无穷,只要电脑技术不断进步,我相信终有一天,人类在围棋上的所有辗转腾挪都逃不过电脑的推演。实际上前一段时间围棋九段高手李世石就输给了电脑阿尔法狗,而最近的新闻是阿尔法狗60连胜,横扫人类几乎所有的顶尖棋手。
      刘慈欣有一部小说《诗云》,就是关于逻辑穷尽的描述。一个高级外星生命迷上了中国的古诗,制造了一个人类的身体,将自己的思维附于其上,去模仿、体验李白的生活,可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高水平的诗作。然后他将所有汉字可能的组合全部排列出来,写出了所有的诗词,包括所有以前写过的和以后可能写出的,终结了诗词艺术。因为无论你怎么写,都逃不出他的范围了。关于逻辑穷尽向外推演的作用和目的我后面再说”。
      六哥:“逻辑穷尽我理解了,可是你还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啊,扯得太远了”。
      我:“别急啊,这都是一环套一环的。那现在先说第一个问题:大多数人存在自我安慰或者说是自我欺骗。
      其实这是一个很关键也很深刻、很复杂的问题,任何一个修心的人,都必须要面对它,并且解决它。如果一个人还有一丝一毫的自我安慰和自我欺骗,他就不能达到心理素质的巅峰境界。连自知之明都做不到,又何谈完美自信、圆满三观。我尽量简略点说吧,你别嫌长。
      社会心理学中把自欺看作是人满足某些基本需要的调适机制,这个观点我完全同意。一个人在没有达到彻底通透豁达之前,是可以使用某些正当的自我欺骗的,甚至可以说,必须要经历过自我欺骗的。非如此不足以化解世道人心、种种逆境带来的烦恼、伤痛和压力。
      意志力较弱的,可以在某段时间里不自觉的自欺,不去察觉分析这种自欺,这样可以坚定他的信念和意志。也可以叫做自我催眠。就是告诉自己:‘我就是正确无比的。
      意志力稍强的,可以边自欺边自查自省。就是说,明知自己在自欺,但因为目前的心境暂时无法快速提升,为了坚定信念,有意的自欺。只是把自欺当作过河的船,过了河就扔掉,非常清醒。
      在一定时期内去自欺,是有用处的,也是有好处的。
      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天生就坚韧不拔、透彻自心、圆满自信,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定要努力并且尽快的度过这个自欺阶段,不然这就是心理漏洞,早晚会受到创伤。
      自欺可以粗略分为自我安慰、双重思想、便利欺骗他人这三种

第二十二章、自我安慰、自我欺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