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那一年是一九三八年,太爷爷28岁,按旧时的标准,一个老光棍的年纪。他所去的村子叫氓牛屯,是东北很小的一个地方,怎么个“小”法呢?如果那片新生的土地是一位黄花大闺女,那它就是她脸上的一个雀斑。迄今为止,它只在日本人详细的军事地图上出现过一次。
      我姓杨,所以我太爷爷也姓杨,这样说虽然不伦不类,可我习惯这样,毕竟我离你们很近嘛。我同辈的杨姓族人名字里都犯个“景”字,我爸爸那辈犯“金”字,我爷爷那辈犯“明”字,我太爷爷那辈犯“玉”字,太爷爷名字就叫杨玉红。一个很女人的名字,听爷爷说太爷爷出生时,家族里的阳气已经很旺了,于是就给了他一个软绵绵的称唤,想阴柔一下。至于爷爷是听谁说的,那我就不清楚了。
      我之所以能说得这样准确,当然是看了家谱的,家谱上还写着太爷爷出生在河北。我于是就努力着想顺着家谱追溯到比河北更远的时空,却失败了,我的家族史在那个框框里定了格。据说是一把火烧去了前半部,才让它变得模糊起来,但这也正好给我留足了想象余地,我曾把“老祖宗”和“杨家将”扯在一起,我就很兴奋,可一想到杨家枪法的失传,我也很失落。
      太爷爷生在河北,可怎么又去了东北呢?他怎么还做了伪军兵?做了伪军兵怎么又不做了,又去了氓牛屯呢?这话说来就长了。
      太爷爷生长的那个村落有一半住户是杨姓人家,虽大多都有血脉关联,但也无异于一个小社会,有好人坏人的区别,有贫富悬殊的差异,复杂得很。太爷爷是“贫农”,这样说的根据是:他的家是一个“单亲”家庭——作为家庭主劳力的

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