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外,李文候与韩遂并肩而走,“文约先生,昨日你不是让我提出投降汉军,怎的今日突然改口。·”
“李将军稍安勿躁,请听在下细细道来,”韩遂边走边道。“说实话,在下对于李将军与北宫伯玉合力掀起这场战争,不大看好,故此让将军在议事之时提出归降汉军,保存实力。”
李文候略一沉吟,微道,“文约先生,此番我与北宫伯玉联手,正是看准中原四处操起兵戈,汉军疲于平息内乱,无力西顾,才起兵讨伐。如此天赐良机,先生为何如此说。”
韩遂微晃额首,“中原的黄巾道已经被朝廷k大军剿灭,只余一些残兵败将在苟延残喘,对朝廷的威胁已经不足为虑。如今,朝廷已经腾出手,李将军觉得我们能够抵挡的住汉军?”
李文候神色微变,沉吟了一会道,“文约先生,朝廷内忧虽然没有,但外患可还是有的。”
韩遂微微一笑,对于李文候的话不置可否道,“呵呵,李将军,你想的太简单了。”
二人行至李文候大帐,自有亲卫撩开帐帘,李文候素手道,“文约先生,请进帐·”
进帐后,二人分宾主落座,李文候道,“文约先生,如今对大汉虎视眈眈的可不只我西凉先零、烧当等羌部,在东北方的烧何羌以及占据草原的鲜卑、乌恒等部族,对占据物饶丰富的大汉也是眼馋已久。”
“他们,”韩遂呲笑道,“不是在下看不起他们。烧何羌自从被段颎击败后,族人十不存一,到现在才恢复元气,短时间内要南下怕是有点难;至于乌桓与鲜卑,前者被幽州公孙瓒挡在长城之外;后者,如今槐头刚刚坐上鲜卑大单于之位,西部鲜卑、中部鲜卑可是对槐头的单于之位觊觎已久,槐头此时正自顾不暇,哪有空闲南下进攻边关。”
李文候抿了抿厚唇,不解的道,“先生,既然如此,为何又改变主意。”
“哈哈,李将军,世间之事哪有十拿九稳之说,在下也只是博那二层的希望,至于结果如何,还看皇甫嵩是否离开长安。”
“哦,”李文候轻吟道,“也是,不过这两层胜算,也足够打进三辅了。大不了,老子就跟往常一样,打不过投降,又没有什么损失什么,相反,朝廷还会送些东西过来,补偿补偿。·”
韩遂见李文候如此说,不屑的撇了撇嘴。然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以往西凉起兵反叛,一开始打得是热火朝天的,但打到后期,等朝廷反应过来后,那可是打得后继乏力啊,因此,也只能投降。但投降归投降,投降之后,朝廷又奈何不了他们。相反,朝廷如果贸然出兵,一旦一击不能将其灭杀干净,日后,等其死灰复燃过来,又是一阵报复。基于此,没有法子的朝廷只能以拉拢为主,诱之以利。因此,这也大大的给了西羌一个信号,打不过我就投降,反正又没啥事,顶多损失点人马;打得过我就一直占便宜,直到把大汉身上的肉全部刮下来为止。
 
107皇甫嵩之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