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4章 学术精英的政坛之路(下)[1/2页]

第一日不落帝国 时空寡头koen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南洋虽然是一片热土,但是人口稀少,有基层选举县议员权利的选民更是少得可怜,整个新大陆总督区仅仅只有四万人有选举权,可以说是一个参议员下面只有8个县级议员,这个比例是最高的吗?不是,还有人数更少但是政策更偏袒的直辖领地呢!一个新加坡仅仅三千人,眼屎大的地方竟然有一个参议员席位,因为它的行政级别相当于帝国本土的一个省,本土人口最少的省——西北的银夏省都有三百万人口。
      政治投机就是要敢吃苦,只有先苦才能后甜。到刚刚起步的殖民地好出业绩,自然能更快的引起高层瞩目。为了立足南洋,张俊几乎把自己所有的家产都变卖一空,所有的土地都换成了南洋
      i后最有潜力的沿海港口建设区域的土地。多余的钱全部都用来从国内招募移民充实自己工作的地区,发展经济和开发资源以换取政绩和财富。
      1949年之后,政治投机成功的张俊果然以新加坡直辖市的市长身份竞选参议员成功,如愿以偿的成为立法者的议员,在曲线救国的道路上的成功让无数看到机遇的家伙。毕竟才三年的时间,一个毫无根基的新贵就成为手握大权的200人之一,实在是极为吸引眼球的。
      他的功劳也是让人无话可说的,在短短几年内,凭借自己的专业和学术实力,在众多同学、后辈们的共同努力下绘制了南半球的星图,将整个南洋区域的海图编撰完成,开辟了十四条重要的海上航线,建造了200多个灯塔和20多个重要的资源港口,最重要的是,他将军事用途的补给港新加坡变成了整个南洋的物资集散中心,其繁华程度达到了18世纪马六甲港的程度,每年停靠和经过港口的船只达到1300多艘,建立了绝对属于全球最大香料贸易市场和期货市场,为分担海军驻军和军事基地的维护费用出力不少,因此在军方和商业界有很好的人缘和口碑,深得喜欢提拔人才的穿越众的器重。
      到了1952年,张俊就离开南洋,成为了参议院殖民事务委员会的五个常委之一,他不仅仅是最年轻的议员、最年轻的委员,更是最年轻的的常委,这时他才32岁,辰基书院刚刚建立的元祐3年那年,他进去才8岁。真正体现了政坛上‘年轻就是资本这句话。
      除了走学而优则仕这条大道之外,搞学术的还可以通过的深入的搞学术也可以登上社会的峰顶。另一位和张俊差不多的穿越众学生也成为了众多参议员中瞩目的明星,他就是在理论科学上制造奇迹的沈揭,沈括大神的孙子一进书院就在选择考试还是特招中大放光彩,原本安排他特招进入的数理学院负责人刘欣在深入交谈考核之后发现这个大神的孙子拥有极强的创造力,几乎拥有和后世诸多大神推崇的神王特斯拉一样的怪癖,不善交际,淡泊名利,清心寡yu,经常注意力集中的看书废寝忘食。几个月内就学完了几乎所有的大学课程,jg通了欧洲工业之前的几乎所有数理学科,成功的成为了书院最年轻的的教材编订委员和教授,帮助穿越众分担了大量中世纪到工业之间的知识积累不足,直接飞跃到工业太过夸张的危机。主动的提出了众多的理论来掩盖穿越众开技术金手指没有理论支持的缺点。
      比如直

第184章 学术精英的政坛之路(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