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看易中海脸色阴晴不定,聋老太就知道他还是放不下,也不想这么轻易失去养老人,忍不住又劝道:“中海,你觉得现在工作好找吗?
  太太我虽然不怎么出去,但也知道现在想有个工作很难,闫埠贵家老大找了不短时间了吧,也没见他找到工作。
  李家的情况还不如闫解成,一下得了两个工作,就说明人家也是有关系的,你什么都没搞清楚就结下死仇,别到时候李家没事,你却把自己搭了进去。”
  易中海如泄气的皮球,颓然的说:“我知道了老太太,是我考虑不周。”
  聋老太没再开口,听进去了就好,以后还能继续享受着有人洗衣做饭倒夜壶的日子。
  等聋老太吃完,易中海才收拾碗筷回家。
  李文华此时正在研究李老头送的凳子,四张凳子可谓各有不同。
  一种交机,也就是马扎,据说东汉时期从西域传过来的,这玩意在后世很常见,不常见的是制作的材料,居然有股淡淡的香味。
  另一种是月牙凳,造型独特,凳面呈月牙形,不方不圆,坐面似乎是竹类编制而成。
  下面有四条腿,两腿之间形成一个壶门轮廓,腿足外侧是直角线,内部为曲线雕花腿,且四角及腿足都有精心雕饰。
  四张凳子李文华都很喜欢,非常适合夏天坐,尤其是两张月牙凳,简直就是艺术品。
  “这李老头有心了,改天再给他送只野鸡过去。”李文华喃喃自语。
  “吃饭了。”
  屋内周秀芬带着怨气的一嗓子,李文华下意识一哆嗦。
  悻悻的摸摸鼻子,低头进屋不敢吭声,他也没预料到烧第一个蜂窝煤会那么麻烦。
  下午蜂窝煤和炉子拉回家,晚饭肯定是要在家做,结果周秀芬没用过蜂窝煤,点不着。
  大聪明李文华一顿指手画脚,什么上下煤球孔对孔通风容易燃,什么光靠火柴不行得用点别的东西多烧一会。
  他们又没柴火哪有东西烧,就把家里带过来那点旧报纸给烧了,搞笑的是,报纸烧完煤球一点反应都没有。
  这下把周秀芬惹毛了,早知道不行还浪费那报纸干嘛。
  老太太在门口观察一番提出建议,“要不去邻居家换一下,我刚看有人拿新煤球去换了个烧着的。”
  李文华就把刚来大院干的事说了一遍,周秀芬更加火大,你得罪就得罪了,好歹留一个能换煤球的啊。
  一家六口看着炉子和煤球发呆,不知道该怎么办。
  直到许大茂回来,李文华才想起,自己还真留了一个换煤球的。
  不过这时候已经不用他去了,李大强也回来了,为了体现价值,自告奋勇去许大茂家换煤球。
  许大茂刚下班,哪有煤球可换,只能等他捅开炉子添两个新的烧起来后才能换。
  一顿饭早早开始准备,愣是等到天黑才烧上菜,周秀芬没怨气才怪。
  菜已经摆上刚买来的圆桌,圆桌还铺了块布,为了铺上这块布,李文华下午硬挨了一顿揍。
  今晚他家算是乔迁开伙饭,饭菜比较丰盛,有他假装出去买回来的狍子肉,干辣椒爆炒香味十足。
  有家里带过来

第36章 不想上学的李文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