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8章 于蓝借势震蛮夷,李元乘机行改革[1/2页]

古来万事东流水 梁道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
      话说于蓝得到李协藏身之处的消息便赶过去。
      起初于蓝心中不仅不相信,甚至还认为这个是一个陷阱。不过,当于蓝赶到平阳山下时,看到三三两两的逃兵不断下山,心中又觉得这是真的。即使不是李协,也应该是李德了,于是便策马上山。
      山上一路都有布防,但显然兵士们士气尽丧,无心应战,刚开战便丢兵弃甲而逃。这倒是使得于蓝等人几乎无阻地到达了山顶。山顶上只有一个临时搭建的简陋的帐篷,只有一个顶有布料,四面透风。山顶上人数也不多,不过数十人,而坐于正中的正是李协。李协见于蓝上山来,倒也没有多少惊讶,他知道这一天总会来的,便说道:
      “半个时辰前才听说你来到附近,想不到这么快就打上山来,不愧是天下闻名、百战百胜的雄将。成王败寇,来吧!”
      说完,李协便拔出腰间的佩剑,直指于蓝。
      “你的兵马,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大势已去,这又何必呢?投降吧!”李协怎样说都是自己名义上的岳父,于蓝并不想亲手杀他,淡淡地说道。
      “投降?我李协出生于帝皇之家,自幼便习武修文,未及弱冠游历江湖广交天下豪杰,而立之年不到便凭战功封王,我有哪点比不上李恒、李元?”
      “一人之强弱不改一战之胜负,仁者无敌,德者王之。”
      “哈哈,哈哈。一派胡言,什么仁者、德者?都是懦夫,都是虚伪的人。”
      “你蓄谋已久,起兵近一年,前后交战之兵超二百万众,死伤者过半,席转九州,祸连上千城,万万人离乡别井、无家可归。我不想与你多说,你身边的江湖高手不是死了就是逃了,现在就剩下几十个亲兵在侧,你还要顽负隅顽抗吗?我不想杀你,你投降吧!”
      “投降就不死吗?”
      于蓝不回答,因为不用回答。叛逆兵变必杀不赦,即使李元再念及亲情,再仁慈厚德也不可能放过他,何况李元不是这样的人。
      “既然投降也是死,那我还不如殊死一搏。即使死在你手上,我也无话可说。”
      “你虽然罪不可赦,但你毕竟是珠儿的父亲,我不想亲手杀你。”
      “那就让你的手下上吧。”
      “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等等,不劳烦他们。我最后只想问你一句,珠儿现在过得好吗?”
      “她现在很好,我想不到一个月她就要临盆了。”
      “想不到我就要做外公了,可惜啊,我看不到了。我对不起她的母亲,也对不起她,你就替我好好照顾她,否则我化作厉鬼也绝不会放过你。”
      说完,李协便将剑架在自己的脖子上。
      “我是皇子,是王爷,是绝不会死在凡夫俗子之手的。”
      话毕,李协的手动了动,血便喷出,然后倒下
      见此,李协最后几十名亲自全部归降。于蓝事后下令用棺木将李协的尸体运回京师,并附上自己的奏章,说明其中过程。
      虽然李协已死,且绝不大部分叛军或死或降,这一场祸劫算是过去十之八九,但李德还在逃亡,四方边界不宁,所以于蓝不敢有丝毫放松。此后于蓝继续巡视边关,并借着扫荡叛军残余之势打击了不少想要入侵的外族。
      (2)
      又一个月过去。
      期间于蓝已经收到李德投降并押解回京的消息,也曾收到李元召回的圣旨,不过于蓝借口巡视边关未完,边界不稳为借口,一再推迟。
      其实,于蓝何尝不想早日回京述职,然后回家看那个应该已经出生的孩子,还有就是该好好备战,赴无敌的三年之约了。但于蓝屡次收到边关有异常的情报,特别南蛮已经将兵马移至靠近“南大门”逶迤关,因此于蓝不得不防。亲自巡视、往返逶迤关东西数百里,不时还登高俯瞰南蛮诸军。待得南蛮退却,恢复往常,于蓝才安心策马回京。
      梁州,天华城。
      当于蓝再次回到京城时,发现已是另一番景象。不仅是京城的街道楼宇重塑一新,重拾繁华,京中和朝中的气象和风气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来李元在李协死后,基本平定叛乱之时,便借机推行他“蓄谋已久”的新法和新政,并严查各地刑律及案件,严查贪官渎吏,开始变革朝廷体制。
      于蓝刚回到京中,进宫述职便受到这股“大流”的冲击,不少新晋的谏官言官以不尊皇命为由,要求皇上李元惩处于蓝。于蓝虽不作申辩,但此时此刻李元还是信任和感激于蓝的,因此不仅没有惩罚于蓝,还以于蓝是平叛首功之臣、稳定边关给予封赏。因于蓝已封侯、位极人臣,所以李元只给于蓝加俸千石,赏珍器珠宝金银绸缎等百车。
      可能是因为心存顾及,还是不信任于蓝在改革变法方面的能力,在述职以后,李元便命于蓝立即回到封地驻守。
      此时此刻的于蓝当然还不清楚李元的真正的目的和想法,而且他也不在乎,所以便又立即离京并带着剩下的刘州兵马赶回刘州。进入刘州后,于蓝便将兵马交予王忠和鲁定邦两人统管,抛下梁信等塞上城一行,自己先行一步赶回塞上城。
      (3)
      刘州,塞上城,塞上侯府。
      当于蓝又一次回到家门前时不觉已近一年过去。门前没有昔日的宁静和祥和,而是变成一种令于蓝感到陌生无比的沉重和死寂。府门前挂着两个大白灯笼,守卫的几名兵士全部身穿白麻。看到此,于蓝便已经知道府中必有人去世,是芳儿呢,是珠儿呢,还是孩子?想到这里,于蓝便不再想了,也不向下人打听,直接箭步冲进府内。
      大厅中,一口楠木寿棺异样醒目,孙雅芳就坐于旁边烧纸钱。而眼神尖锐的于蓝早已看到正上方的灵牌上书“于门李氏珠儿之位”,心中便已知晓棺中是何人了。虽然李珠儿贵为皇族,但嫁给于蓝毕竟也只是妾,立这样一个灵牌显然是不合礼法的。于蓝心想,这肯定是孙雅芳有意为之的,多么善良和大度。虽然到现在于蓝心中都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爱过李珠儿,但于蓝此时此刻确实是难过、痛心,还有无尽的愧疚。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于蓝走进孙雅芳身边,蹲下抚摸着孙雅芳的肩膀,问道。
      “此事说来话长,总之就是珠儿太命苦了!”其实,在于蓝进门时,孙雅芳便发现了,只是不知道如何说,现在听到于蓝问话,便说道。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我离开之后她就”于蓝见孙雅芳像是有所犹豫,便示意大厅周围全部下人退下,然后再问道。
      “在你离开之后数个月里,我们都相安无事,而珠儿的肚子也越见长。可是”孙雅芳见外人都不在,便直勾勾的看着棺木,然后缓缓说道。
      “可是什么?”
      “可是,有一天传来珠儿父亲起兵造反的消息,珠儿便病了。”
      “孩子就没了?”
      “不是。”
      “什么不是?”
      “听我说完。”
      “你说吧。”于蓝将孙雅芳扶起,坐在椅子上,自己坐在其身边,说道。
      “珠儿得知自己父亲起兵造反之后就病了,虽然胎气躁动、胎位不稳,但孩子还算平安。可就在一个多月前,又传来珠儿父亲被擒被杀的消息,而且”说道这里,孙雅芳便只看着于蓝,没有继续说下去。
      “传言是我杀的?”
      “是。”
      “不是我。”
      “我相信你。我相信珠儿心中也是信你的。但可能是因为父亲的死,怀胎已有九个月的珠儿不料早产。珠儿那个时候,拼命叫喊着你的名字,还说“保孩子,保孩子”,结果孩子保住了,珠儿却”
      “我回来迟了。”
      “这事本来就不能怪你。珠儿命苦,虽生在皇族,但自幼失去母亲,后有被父亲抛弃,现在父亲又兵变失败亡故。”
      “那么珠儿已经很多天了吧?为何不下葬?”
      “我就是为了要等你回来,但我又不敢传信给你,所以”
      “好,我知道了。你说孩子保下来了,在哪?”
      “后院,我让新雇的奶娘照顾他。”
      “是儿子,还是女儿,带我去见见。然后我在和他她一起看看珠儿最后一面,明天便下葬吧,让她早日入土为安。”
      “是个儿子,你跟我来吧。”
      后院,于蓝从奶娘的手中将一个小男孩接到手中。小孩太小,五官尚未舒展,但灵气逼人,英姿不凡,既有于蓝那份英武,又不是其母那份灵动。
      “你给他起一个名字吧。”
      “就叫于鸿吧,希望他可以自由翱翔于天际,随心游栖于江湖。”
      随后于蓝抱着于鸿,带着孙雅芳打开棺木,看了李珠儿最后一面。李珠儿虽然逝去,但其超越世俗的容颜和那种独特的率真与善良,仿佛挣脱了生死时间的轮转,凝固于这一刻,留在于蓝的心中。于蓝看到李珠儿脸上是洋溢着幸福和安详的,看不到丝毫的不幸和痛苦。
      真正看透人心、懂得他人的人是不会说破的。真正善良的人永远将自己最美好和开心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特别是关心自己的人。真正的大爱,是不随着时间而变动、不随着生死而终止、不随着对方的是非而更替的。
      于蓝自出生以来几乎从不流泪,今日见此,不禁潸然泪下,对身边的孙雅芳说道:
      “从今天起,于鸿是你第三个孩子。”
      “珠儿临终的时候,我曾经对他们母子说过,他以后就是我的命。”
      “谢谢你。”
      “你我之间,何必如此。”
      “我谢你,不仅是因为今天,也不仅为了他们母子,我谢你的是这几年来你对我的爱、宽容和支持。”
      “我说过,我们不用这样。爱,就是宽容,就是支持,她可以解释一切误会,可以化解任何宿怨。何况,我们还彼此理解、信任。”
      “有你真好。”虽然于蓝早知道孙雅芳就是这样一个言行如一的人,但每每听到她的真情表白,心中还是如初般感激,说道。
      “这辈子,我于蓝欠你的,一辈子也还不清。谢谢你给我的帮助,还有爱。你放心吧,我们的孩子,我会用生命守护的,绝不会像对你这般大意的。你安息吧,来世再见。”于蓝抱着于鸿靠近李珠儿的遗体,并说道。
      千里相识是缘深,奈何情浅难到老。这也许就是于蓝此时此刻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了。
      虽然于蓝心中不舍,但第二天还是将李珠儿下葬了,以公侯正妻夫人之礼。这也算是于蓝对李珠儿的肯定和感谢。善良的孙雅芳自然是没有意见的,算是给她一个安慰吧。
      随后,于蓝倒是和孙雅芳及三个孩子过上一段安生的日子,但随着与无敌的三年之约的临近,心中还是产生了许多不安。
      (4)
      梁州,天华城,皇宫。
   &nb

第28章 于蓝借势震蛮夷,李元乘机行改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