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2章 资本洪流中的家国[2/2页]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穿越神探夏洛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里的创新氛围比硅谷更有吸引力”。
  国内城市间也掀起了“科技地产竞赛”。深圳推出“湾区智谷”计划,将科技研发与高端住宅结合;成都打造“天府量子城”,用蜀文化元素包装未来建筑。沈知意却在此时公开星宁的“帮扶白皮书”:“所有新开发项目必须将15%的利润投入乡村振兴,我们要让资本流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着温度。”
  这份承诺很快转化为行动。星宁集团联合十余家企业成立“乡村科技振兴联盟”,向贫困地区捐赠量子灌溉系统、智能养殖设备;伍号别墅区的业主们自发组建“跨国慈善家俱乐部”,将别墅的部分收益用于非洲饥荒救援。某好莱坞明星在慈善晚宴上笑道:“在这里,做公益成了最时髦的社交方式。”
  争议声也随之而来。部分学者质疑“先富带后富”的可持续性,某经济学家在论坛上尖锐提问:“当资本逐利的本性与社会责任冲突时,如何保证平衡?”沈知意的回应简洁有力:“我们用区块链技术将公益投入上链存证,每一笔资金流向都对社会公开。资本没有善恶,但掌握资本的人可以选择道路。”
  2013年的春天,伍号别墅区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地下实验室的量子计算机持续运转,而千里之外的贫困村庄,孩子们正在用星宁捐赠的智能平板学习编程。网友们在星动短视频发起我眼中的沈知意模式挑战,无数普通人上传着家乡的变化:荒漠中竖起的光伏电站、山村里亮起的智能路灯、直播间里热卖的农产品……这些碎片拼凑出一个宏大的叙事——原来爱国,真的可以用如此创新而务实的方式实现。
  沈知意站在星宁集团的战略沙盘前,看着不断扩张的版图,拨通了扶贫办主任的量子电话:“下阶段,我们计划在西部建造‘沙漠科技城,用光伏产能驱动整个区域的工业化。”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小沈,你这盘棋越下越大了!”而此时的网络世界,关于“沈知意模式”的讨论仍在继续,有人预言这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里程碑,也有人期待着,这场由一座别墅区引发的变革,还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第322章 资本洪流中的家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