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三章 蘧瑗[1/2页]

王朝的腐朽 立日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蘧瑗(qúyuàn),姬姓,蘧氏,名瑗,字伯玉,春秋时期卫国大臣。
     蘧瑗出自卫国名门蘧氏,其父蘧无咎亦是卫国名臣,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的子贡,他的母亲也是出自卫国蘧氏。
     蘧瑗自献公继位之初就在卫国出仕,到了献公中期已经是名满卫国的贤大夫,一生侍奉献公、襄公、灵公三代卫国君主。
     其主张以德治国,执政者以自己的德行去感化、教育国民,是道家‘无为而治的开创者。
     当然他最为世所知晓的还是他的另外一个身份,孔子的朋友。
     作为孔子的朋友,蘧瑗更是位居孔庙东庑第一位,以先贤之身享后世奉祀。
     蘧瑗生于大约公元前五八五年,死于公元前四八四年,年逾过百,在先秦之时可谓是极为难得。
     他经历过献公之时,卫国公室动乱,也辅佐灵公,使得卫国国家安定。
     卫国因为国势和地理位置的援用,无法像齐、晋两国那样称霸于诸侯,甚至只能依附于强国之下。
     可在诸如蘧瑗这样的大夫的努力下却可以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平稳。
     孔子周游列国之时,曾多次到访卫国,其中有两次居住在蘧瑗的家中。
     孔子与蘧瑗一生都为挚友,两人在鲁、卫各自为官之时,就曾多次派人互访。
     孔子对蘧瑗的评价很高,在《孔子家语·弟子行十二》中有记载,卫将军文子问子贡,孔子门下七十二贤者谁更加贤明。
     子贡对其所知者也,后来到了鲁国,见到了孔子,将此事

第十三章 蘧瑗[1/2页]